“雨撣霜葉撣落一地過往
云遮秋雁遮住十載月光
我推開窗滿手回憶沙沙作響
枕簟涼殘燭晃人惆悵
離愁別恨是心的潰瘍
戴月披星是你在流浪
你推開窗花燈隨煙波鋪江上
露水涼老船晃人惆悵”
月光掩在云煙背后,倒是今夜的星光格外的摧殘,司彥坐在椅子上緩緩的唱著歌,野外偶爾傳來的一兩聲蟲鳴為此時的意境別添一絲趣味。
“彈指一揮間你竟已遙遠
滄海成荒野真情永不滅
彈指一揮間紅塵已緲遠
青絲蘸白雪來路生云煙
彈指一揮間你竟已遙遠
滄海成荒野真情永不滅
彈指一揮間紅塵已緲遠
青絲蘸白雪來路生云煙”
相比較以前的國風歌曲而言,這是一首清冷的歌,但關鍵在于它用古典凄冷的筆調描寫出一段全新的離愁別緒。
“司彥,你以前的很多國風歌曲都是有出處的,比如《煙花易冷》背景是《洛陽伽藍記》,這首歌應該也有靈感來源吧?”
在司彥演唱結束后,大家都慢慢品味著這首新歌的韻味,黃老師考慮一番后針對于作品的創作靈感對司彥問道。
“《彈指一揮間》這首歌的靈感其實來源于創作靈感來源于蘇武牧羊的故事。”
司彥唱完歌后把音箱關掉放在一旁,重新坐回椅子上回答黃老師的問題。
“你是說蘇武的《留別妻》嗎?”
黃老師不愧是娛樂圈博學的人之一,司彥只點出蘇武牧羊他就能夠從中聯想到其中最關鍵的信息點。
“黃爸爸,司彥哥,你們說的是奉命持節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的蘇武嗎?”
聽著黃老師和司彥提到蘇武,梓楓覺得自己對這個人還是很有印象的。
“就是那個蘇武,十九年持節不屈,后被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的蘇武,沒想到梓楓還知道蘇武。”
黃老師伸出手摸摸梓楓的腦袋,然后笑著跟她解釋蘇武的事情。
“我們以前的歷史課本上有介紹蘇武,以前復習的時候我看過所以有印象,不過這首歌跟蘇武有什么關系?”
梓楓雖然知道蘇武,但是還是不知道關于蘇武跟這首歌的關系,在坐的其他人也都跟著一臉疑惑。
“蘇武出使匈奴之前留給妻子一首詩《留別妻》,詩里寫道“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又言“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然而蘇武沒想到,他一去就是十九年,這十九年間夫妻相隔兩地的思念之情,離愁別恨,這正是《彈指一揮間》中構筑的景與情。”
面對大家的疑惑,司彥便把關于這首的背景告訴大家,聽完一群人再去品味剛才這首歌便多了一份內涵。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這樣的情感又怎么會是彈指一揮間的事,十九年的物是人非談何容易。”
張少綱老師了解蘇武的故事后,更感受到歷史背后的沉甸甸的文化厚重,同時對司彥的創作水平也更加的佩服。
“所以說生命不過彈指一揮間,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把握現在一切擁有的。”
相對于這首歌的感嘆,何老師更多的是通過這首歌感受到學會珍惜。
司彥拿出來的歌總是充滿各種韻味,每次唱完后都會引發大家的各種感慨,雖然司彥很無奈但慢慢也就習慣了。
“叮鈴鈴…叮鈴鈴…”
“你們玩,我去接電話!”
就在大家在院外的星光下傷春悲秋的時候,屋里電話的鈴聲響起來打斷大家的的思緒,不過司彥阻止了要起來的彭彭他們,自己走進屋里接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