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議事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時辰。
而多半的時間,都是以張居正為首的文武百官啟奏,趙元開傾聽,算是對于時下的江山社稷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除此之外,趙元開還發現了一個很好的轉變。
那就是除了張居正之外的文武朝官們明顯有了轉變,或許是使命感使然,或許是考成法推行在即,大漢寒門子弟待躍龍門,讓他們有個危機感。
總之一個個的議政態度無比積極!
這是好事!
差不多的時候,趙元開直接拂袖,道:
“罷了,朝堂議事到此為止。”
“張居正,你留下,隨朕前往宣室殿。”
“退朝!”
言罷。
趙元開起身,沿著御道朝著后宮宣室殿走去。
文武百官叩拜之后,躬身退出,張居正則是跟上了天子的腳步。
宣室殿。
趙元開看著眼前這位和自己大有默契的千古能臣,很是滿意,直言道:
“張居正,并州的情況你可有所了解?”
“回陛下,錦衣衛在陛下回來之前,已經傳回不少的信息情報了,西河郡兩萬無辜子民被袁門屠殺,正個并州在袁門的奴役之下,更是上損失了數十萬的青壯民夫,這休養生息是個大問題。”
張居正躬身道。
抬眼間看見趙元開的眼神,卻滿是尊崇和膜拜。
并州的攤子雖然不太好收拾,但天子師此番大捷,戰功可謂千古,更是兼并了北戎。
這在長久來看,是極大的利好。
“袁門已滅,北戎歸漢,具體的情況你和錦衣衛、陳慶之對接,大的方向國策朕在雁門已經指出,你在最快的時間之內給朕起草一個重建方案!”
趙元開點頭,直接提要求。
“臣遵命!”張居正躬身道。
“朕這次將你叫來,是想要跟你探討一下大漢的糧食生產問題,用戶部尚書的話來說,如今的大漢佃農一人種糧,最多只能管兩人溫飽可對?”趙元開問道。
其實他之前對于大漢的整體生產力也是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的。
九州大漢跟華夏歷史上的不太一樣,這里頭土地其實很富饒的,但就是農作物的種類太少了。
大抵也就分為六種,禾、黍、稻、麻、菽、麥。
這些都是要么低產量,要么耕種要求特別高,再加上眼下九州大漢的農業耕種水平十分的地下。
所以就算是土地肥沃,也難有大的糧食產量。
“回陛下,以前大漢的土地都在貴族和諸侯手上,真正耕種的平民們收成再好也只是面前糊口,所以耕種除草除蟲的積極性不高!”
“如今清丈田畝均分土地之后,再按照攤丁入畝的新賦稅法,平民們多種多得,積極性提高,糧食產量自然也會提高的!”
張居正很是自信的回應道。
這倒是實話,無論什么時代什么位面,積極性都是最難得的動力!
不過。
趙元開依舊是搖了搖頭,道:
“張居正,你聽朕說,朕不單單要調動起大漢子民的積極性,朕還要極大幅度的提高糧食產量,同時還要豐富大漢的糧食種類!”
“朕要讓一個佃農所耕種的糧食收成,能養活十個人,二十個人,甚至是一百個人!”
張居正聽到這兒,怔住了。
他深吸了一口冷氣,道:
“陛下,這……這恐怕有些不現實吧?”
“在朕的大漢治下,就沒有什么不現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