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西王,西涼軍……朕確實是虧欠了他們啊!”
趙元開沒有任何猶豫,直接擬了一道圣旨下去。
由國倉轉移糧草十萬,布匹五萬,即刻運送到去西涼邊關,告慰鎮守大漢正西國門的十萬西涼鐵軍!
此外。
趙元開還批閱了由工部和兵部聯合啟奏的關于在岐山帝陵之后修建埋骨大漢烈卒的忠勇陵!
之前在親征之時許下的關于厚待大漢烈卒的相關條例也在草擬成了法令,蓋上了國璽,正式頒發!
但凡烈卒之家,封忠勇戶,免三代賦役!
忙!
是真的很忙!
穿越至今,趙元開終于體會到了什么叫做帝王的日理萬機!
如今他的基本盤還不算太大,但單單批閱奏章,就讓他忙的一刻都不能停歇!
好在青憂一直在伴在君側,研磨掌燈,賞心悅目!
這一連三日。
趙元開基本上就是太極殿和宣室殿兩點一線的跑著。
法令是一條接著一條,革新是一舉跟著一舉!
整個國朝文武,大漢的所有吏員體系,被趙元開全面統籌盤活了起來,各級官吏人人都有任在身!
而趙元開初步戰略之中的先亂國再定國的戰略優越性也徹底的顯露出來了。
他以亂開局,以國朝武力平定戰亂,但凡跟長安唱反調的地方貴族諸侯一并鎮壓,這讓后續的法令推廣變得無比的順暢!
再加上初步規劃是以中州為試點,天子腳下,政令同達,效果更是高的出奇!
而最重要的一點。
法令,就是制度!
作為華夏二十一世界的精英高知和頂級高管,趙元開無比清楚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效的、體系化的制度是多么重要!
……
……
中州。
河內郡,太守府。
曾經潦倒窮困半輩子的徐玄安,如今授任一郡太守,治理一方。
盡管已經穿上了大漢太守吏服,但徐玄安里襯之中的那一件布滿了百家布補丁的書生長衫,卻依舊穿在身上。
此時的他站在太守府前,筆直屹立,面朝長安。
那位為了支持相公苦讀不放初心、從富賈千金委身務農苦婦的胡小翠,而今終于換上了一身干凈的衣服。
青絲盤起,面容干凈,但被窮苦生活摧殘所留下的歲月痕跡,卻永遠的留在了她的臉上。
“相公,而今都當了太守了,怎么還穿著這件衣服啊?”胡小翠問道。
抬眼之間,盡是滿意和迷戀。
這個男人,她沒有看錯。
終于出人頭地了。
徐玄安轉過身來,將早已不見往日美貌的糟糠之妻攬入懷中,而后理了理太守服之內的那件長衫,道:
“這衣服是娘子從徐家村的幾十戶平民家中討來的數百塊布料拼接做出來的,是百家衣,穿在身上就如同將這河內的數十萬百姓肩負在身上!”
“娘子,這衣服相公是永遠都不會脫下的!”
“當今天武帝勵精圖治,仁政愛民,是國朝八百年來前所未有的明君,我更是不能辜負了陛下的厚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