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取得不是漢南區域中心。
為什么這么做?
因為南疆十萬雨林的情況太復雜了。
錦衣衛幾番摸查,發現根本無法深入,瘴氣萬里,妖靈莫測。
龍脈全面復蘇之后,更是顯圣不停,南疆上空詭異光束成百上千,異獸震吼幾月不息!
那地方,早晚要出大事,必須重兵鎮守防患于未然。
漢北和漢東依舊是空缺擱置。
不過這兩個地方相對安寧,遠東毗鄰東海,雖退潮千里,浮山數千,倒也沒什么異變發生。
其次,便是銜位的授予和天子師第一次的大規模編軍!
軍武殿依照軍功和個人戰力與指揮力,草擬了一份數百人的大名單,都是參校以上的候選人!
其中,鎮將和戰將一級的,基本都是宗師境起步,拉出了七十多位!
有意思的是,這七十多位戰將級候選之中,有一半都是京都御林白袍軍中選出的。
沒辦法,白袍軍老兵多,老將更多!
這一點趙元開倒是并不排斥,反倒欣然接受,然后從白袍軍之中點出數百的戰將參校,輸送到了大漢四境十五州!
依舊是老規矩。
留守,便是軍功銜位保留。
異地遣調,便是晉升和提拔。
而定位為國都御林的白袍軍,一下子成了四境軍武將領的最大輸出處,妥妥的軍武圣府前身!
最重要的是,這些人,趙元開最信得過!
最后便是黃軒和倡導的甲胄和制式裝備的革新。
玄鱗甲造價不菲,不可能人人準備,軍武六級銜位,也不可能人人都一樣的甲胄!
最后敲定,司帥配金甲,護肩鑄龍。
戰將配銀甲,護肩鑄虎。
參校配黑甲,護肩鑄雕。
余下者護肩不鑄圖騰,而普通的甲士悍卒裝備的甲胄也只是奸滑的玄鱗甲,雖然防護力差一些,但重量減輕,負擔也輕了不少!
可饒是如此,甲士玄鱗依舊是威武無比,是大漢男兒心中最榮耀的象征!
而后是唐橫刀、戰盾……等等一系列的兵器裝備,這個無法敲定,但制定了一個新的機制!
那便是四境戰區和兵工部的直系對接,因地、因敵、因需而專研獨鑄!
虎符權證,金印紫綬……等等全部鑄就,而后直接由軍武殿派發各個區位兵團。
同時設立天機閣,打造軍武幕府最高智腦!
內閣基本不需要趙元開操心,張居正穩步推行,五位中州郡守以最快的時間挑選班底赴任,扶風郡孝平侯府遷入長安,履職京兆伊,成為了長安新貴!
大發展以中州為始發點展開。
各地通融交流放開,漠北和突厥東的大批胡人融入內地,打垮了幾十萬男丁的天啟州更是數十萬的婦孺遷入益州!
當然了,他們最向往的還是中州長安,有錢、有才、有志……甚至有色之人,開始朝著長安涌入。
這直接的推動了長安城的第一次大擴建和大繁榮。
有道是,今日少年明日老,功名盡在長安道,落花踏進游何在,笑入胡姬酒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