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科舉制度,直接打破了這一切,堪稱絕世創舉!
朱凌雪以為這已經是最完善最完美的人才選拔制度了,她那時候剛剛入長安,拜入了張居正的門下!
在宰輔門中,所有門人幕僚,包括宰輔大人在內,都以為這就是大漢接下來千秋萬代的人才選拔制度了!
但……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天子恩準了朱凌雪進入國子監擔任司業一職,緊跟著,四級學府制度構想提出!
朱凌雪當初只是單純的想著普及經學,讓大漢子民開啟民智,僅此而已!
可天武帝告訴他,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科舉制度和取士寒門只是過渡手段,根本不會長久之計,那位偉大的帝主打造四級學府制度,是為了構建一個更加偉大的人才選拔制度!
因為科舉實在是太落后了。
一個真正有才之人想要考取進士,真正拿到功名而后入仕,至少也是三十歲的高齡!
這太晚了!
而且,這種制度培育不出他想要的人才!
當時的朱凌雪是不理解的,在她看來,科舉已經是最了不起的人才選拔方式了!
后來……
朱凌雪用了整整四年時間,才明白了當初的這番話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位偉大的帝主又是何等的高瞻遠矚!
五年幼堂,三年平校,這是國朝兜底的義務教學階段!
當初在朝野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因為這是普及型的大工程,國朝兜底的話,那就是一個龐大的天文數字!
朱凌雪很期待,卻也踟躕不安了,她也覺得這有些天方夜譚了!
但,國金府橫空出世,貨幣革新之后的大基建再搭配農業的大升級,國朝不知道怎么操作的,反正就是有用不完的錢!
八年義務普及,讓民心空前高漲,也讓超業內外看到了大漢有史以來最耀眼的希望!
朱凌雪還記得,當初天子師是這么說,八年義務授學,那是保下限,朕的大漢子民只要不是弱智,只要經歷了八年義務,拎到大漢之外的任何國度,那都是文武雙全的人才!
八年之上,是四年的高等授學,也就是各級州府響應創建的州立學院!
這是提要求的階段了,也是教育普及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考,比肩科舉,升學率控制在了百分之一!
也就是說,一百個歷盡八年義務階段的學子之中,只有最優秀的那個人,才能進入學院學習!
高競爭,意味著高回報!
州立學院可是匯聚了一州的頂級教育資源啊,經學、武道、理學……等等匯聚一體!
這是前所未有的體系化、全面化的人才培養搖籃,有浩瀚的理論體系,有最強的授學老師!
當初國都第一學院翰林學院設立之后,歷經半年時間設定了初步的教學計劃,朱凌雪是全程參與和目睹!
看到那些課程,她終于明白了,什么才是天武帝真正想要的人才!
再后來,和國金府的深入接觸,再加上國子監在發展過程之中遇上的一系列全新挑戰和要求,朱凌雪再次徹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