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哪怕是武及超凡了,也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御空飛行。
所以,任重而道遠啊!
話說回來,呼頓親率的西涼師十萬甲士,人均一個戰術背包,五千人為一個戰術縱隊,分為二十路,迎著暮光直接北上。
這是一支沒有裝備任何遠程射擊兵器的純近戰步軍,單兵裝備只有三樣東西,漢金熔鑄的半仙武級玄鱗甲、唐橫刀,和一個一米三高的戰術大背包!
甲是全甲,武裝到了面目,無視任何弩箭射擊!
他們第一步要占領和切斷的就是位于天山以北三百里之外的西彌平原。
西彌平原位居漠北腹地,是漠北連同突厥的主要平原地帶,長條形狀,可以稱之為一條谷道!
其南面有一座陸彌山脈,是天然屏障。
所以,西涼師想要占領和切斷西彌平原,最快路線就是直接翻過陸彌山脈,橫切而入!
這對于如今的西涼師來說,不是什么難事。
但在大賢王和突厥汗庭看來,卻是根本不可能行得通的設想,大賢王西遷的路線就是西彌谷道,他們認為這是絕對安全的路線!
因為大漢的主力大軍要想進入須彌谷道,就必須會受到后勤糧草運送的限制,而不得不繞著整個陸彌山脈一大圈。
如此一來,三百里的路線會被放大三倍!
這可不單單是路線上的乘法,更是戰機的延誤,損耗的無限放大,和大軍深入的風險大幅增加!
擱在以前的大漢,想要讓十萬主力步軍繞過陸彌山脈,至少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
一個半月啊,那就入冬了啊!
但如今,西涼師只用了十五個小時。
六個小時徒步行軍兩百里,直線抵達陸彌山脈的南面山腳,然后原地休整一個小時。
西涼師總指揮三星戰將呼頓召集師轄十營領兵戰將,簡單的做了最后一步的戰術布置!
“十營,二十個作戰縱隊,現在聽本將命令,兵分三路,一二三四營跟本將走,五六七聽五營戰將指揮,余下者聽八營戰將指揮!”
“這是指揮權的劃分,記住,戰場之上,只有一個指揮將領,這是基本軍紀,違者嚴懲不貸!”
“現在三路軍劃分完畢,我布置下主體戰術任務,一路軍由本將親率,一個小時之后直接翻山,會第一時間抵達西彌谷道西段,徹底切斷大賢王的西遷路線!”
“二路軍,你們一個小時之后,沿著陸彌山脈南面山腳線繼續東行五十里,然后開始翻山,第二時間抵達西彌谷道中段!”
“三路軍,同樣是一個小時之后,和二路軍同樣方向,但你要東行一百里,然后執行翻山,第三時間抵達西彌谷道東段!”
“目前最新的情報是大賢王部三十萬大軍已經于七日之前分批次開始西遷了,他們分批次,就是拉長了整個行軍戰線,我們要分三路,分三個戰術發起點,就是針對他們的長線行軍!”
“大賢王雖然兵力占優,但戰斗力和指揮水平極其低下,所以不要怕,注意保持通訊聯系!”
“記住,玄甲師已經滅了突厥的一個十五萬兵團,那一戰他們打的很漂亮,而我們要讓他們看到,西涼師才是安西軍的第一精銳師!”
呼頓的語速非常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