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沙海皇朝來說,舉國征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盡管此時九大侯國已經有所準備和動員了,但農耕文明之下的冷兵器戰爭卻是一個龐大而系統化的工程!
舉兵,需要時間。
募糧,需要時間。
征收役夫,更是需要時間!
象征著沙海皇朝最至高無上權力的九大侯君和皇主澹臺連章在皇廷之內謀算盤算了真正十天。
最后,東征大業的戰術計劃敲定!
他們決定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舉兵一百五十萬,役夫一百萬,于七月中旬的夏收之后出發,直接橫推到了龜茲高原的中部精絕城附近!
這大該需要兩個月的時間,也就是十月初完成這一步的布兵!
緊跟著,就是第二步走的中軍主力,舉兵兩百萬,于秋收之后,也就是九月末出兵!
而第三步,也就是最后的兩百萬大軍坐鎮后方,靜待前方局勢!
這個戰術是十分合理的。
沒有一股腦的舉國出征。
也沒有直接荒廢生產,打背水一戰!
尤其是第一路一百五十萬大軍,推進速度極其緩慢,而且還是在一年之中天氣最好的七月中旬出兵!
本來一個多月的推進時間,被故意泛黃到兩個月!
同時,在九月末,第二路的二百萬主力大軍,立馬無縫對接,而且這一路軍行軍速度會被提高!
也就是說,他們最多用一個月的時間來抵達精絕城附近!
澹臺連章的戰術其實很簡單,就四個字,穩扎穩打,進可攻,退可守。
這是充分吸取了突厥汗庭覆滅的教訓。
千萬不能操之過急。
必須保證兵力優勢的絕對存在。
不給大漢軍武任何逐個擊破的空間和機會。
同時,邊打邊看,隨機應變。
澹臺連章的耐心很足,他甚至做好了一戰打五年的準備,要充分發揮沙海皇朝的兵力優勢!
半個月之后。
九大侯君回歸封地。
這昭示著南蒼域這片土地近萬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曠世大戰徹底拉開了帷幕!
而此時,是大漢天武十三年五月中旬。
安西戰區在龜茲高原西部的所有兵防全部回撤到了中軸線精絕城以后。
這不單單是一次撤兵,也是一次戰略資源的轉移,甚至就連曾經生活在這片地域上的蠻族婦孺,都被遷徙到了漠南地帶!
沒有堅壁,但絕對清野!
這就是霍去病的第一步戰術。
從六年前的蠻族聯手到今日的蠻族覆滅,大漢軍武前后整整消滅了蠻族一百五十多萬的有生力量。
這些都是蠻族的青壯年男人。
所以,現在龜茲高原和大漠南北的人口結構是不正常的,數百萬的老弱婦孺。
與此同時,整個的人口密度也是不正常的。
所以霍去病才執行這一步的戰略遷徙,將近乎三分之二的突厥原住民遷徙到了現在的大漠南北地帶,組成了更靠近內地的新的大漠州。
然后再移交內閣戶部,組織這些婦孺入關。
還是那句話。
國朝的蓬勃發展急需大量的勞動力,尤其是近期爆發的輕工業,更是需要大量的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