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離,你說……青憂這個節點這番聲勢的歸來,合適嗎?”
“呃……”
莫離沉默了。
這個問題太尖銳了。
許久之后,莫離輕嘆了一口氣,有些無奈的說道:
“其實這些年,香妃娘娘也挺不容易的……”
“是啊,當年哀家其實還不怎么待見這個性子刁蠻的小丫頭,只覺得她都是在仰仗著她的父王,而極力促成她和陛下的婚事,也是出于諸多方面的考慮!”
“不過哀家也沒想到,自從老國柱隕落之后,這丫頭就像是徹底變了一個人似得,她真的很有政治頭腦,陛下無心漢土的這近五年里頭,若是沒有她,漢土朝堂不會這么安平泰和的。”
“泰兒那孩子也很不錯,放眼漢室千年,也沒見過這個年齡段這么出色的皇子,連他父皇當年也比不了他啊。”
“這些年長安朝堂有很多聲音,大發展時代,有很多問題都提前暴露的,有些連哀家都不知道該怎么處理應對,可那丫頭卻做得很好,真的很好。”
孝懿太妃一口氣說了很多,唏噓感嘆,滿是心疼。
末了,補了一句:
“未央后宮中,最不受陛下寵愛的,應該也是她了,唉……”
莫離聽到這兒,點了點頭,對著這些顯然是認可的,但開口,只能是有一說一:
“太妃,不管如何,聯名上書一事都著實過了,拉著半個朝堂給陛下施壓,要求另立新后,這……唉,我不知該怎么說,只要青憂尚在,香妃娘娘應該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有任何機會的啊!”
“而且現在也看到了,陛下意志一出,聲勢一起,帝后還是那個帝后。甭管香妃娘娘在青憂缺位這十一年里頭有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勞苦功高,結果就是沒人會記得。”
“甚至……就眼下的這個局勢,若是聯名上書一事傳遍天下,香妃娘娘還會落得個天下人唾棄的下場啊!”
莫離的這番話,說的句句在理。
尤其是最后一句。
孝懿太妃不住的點頭,看向莫離的眼神是十分欣賞欣慰的,她嘆道:
“說的沒錯,李不悔終究沒有帝后之名,做過什么并不重要,天下人也不會記得,但一旦聯名上書的事情傳遍天下,當然是影響不好的,畢竟,天下人只認一位帝后,而大漢從來也只有那一位帝后!”
“李不悔是個很有眼見的人,她不會想不到這些,所以她才會親自邀請哀家回京,好好配合恭迎帝后歸來,讓聯名上書一事就此息聲,這對她來說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講到這兒,孝懿太妃輕嘆了一口氣,繼而道:
“罷了,元朗你安排一下,哀家后天便動身,前往長安。至于你們,莫離有孕在身不適合遠行,元朗你就留下來陪著,那邊有哀家去解釋。”
趙元朗聽了之后,很是高興。
方才那些復雜的東西,他聽不懂,也懶得懂。
最重要的是,他其實并不喜歡去長安,盡管他是大漢唯一的皇族親王,但長安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長安了。
很復雜,很陌生,也未必歡迎他這位和親王。
還是并州好啊,山高皇帝遠,做個逍遙王爺,心上人即是眼前人,足矣。
莫離也是沒有任何異議的。
她很清楚長安此行的復雜性。
而且有些話她沒有說出來,但只是想想,就細思恐極,那位功績已然至偉的當今陛下,手段心術實在是太恐怖了。
帝后回歸這事,就是典型代表。
造勢,懷古,天下大慶,讓人心盡歸帝后。
倘若接下來讓聯名上書一事廣傳天下,然后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能讓李不悔身敗名裂,讓國柱李家折辱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