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農業升級,同步工業起步,各項國策福祉直接砸就是了。
不過,有一點還是不同的。
那就是行政制度。
漢土是國朝集權,統一調配。
那是因為漢土不大,而且自古就是一個整體,有著完善的上下通聯機制在其中。
但西天域不一樣。
且不說那些個王朝皇朝了,就算是宗門圣地,那也是數十個。
這就是相對封閉和彼此割據。
你要是強行將其整合成一個整體,上下一致,那就很不現實了,彼此矛盾太多了。
所以,趙元開大著膽子,直接采取類似于聯邦制度的新制度。
以當初的王朝或者皇朝為基本單位,改為州,依舊是成立州級兩府,但這兩府的自治權限極高。
這就是趙元開在放權。
頂層設計是一碼事,底層自治又是一碼事。
怎么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地域因地制宜。
把基礎性的問題交給兩府,大膽放權,國朝只要成效,不限制方法策略,當然了,基本原則和法令框架是不能違背的!
這種建制體系對于體系人員的要求是極高的。
若是早個十年二十年的,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現在。
問題不大。
為什么?
無他,就因為漢土還有一座最為頂級的行政圣府,翰林圣府!
國朝四大圣府,最早的神機圣府,而后的大荒圣府、理宗圣府,以及最后一步成立的翰林圣府。
這四大圣府,基本上涵蓋了對于一個文明來最為重要的四個方向:
仙武、科技、軍武、以及人文!
過去的近二十年里頭,翰林圣府也為國朝輸送了大批的人文圣子啊,但相比其他三大圣府,翰林圣府的圣子們多多少少的心有幾分不平。
因為國朝給他們施展的空間太小了。
而現在,機會來了。
于是乎。
又是三個月的時間。
趙元開一門心思撲在了西天域建制建設之上。
曾經的初步戰略方針被一而再的打破和修正,才有了今日的西天域統分的四十九州府!
是的,四十九州府是精簡過后的。
那些底蘊文化相對割裂不是很嚴重的,趙元開都盡可能的讓他們整合在一起,類聯邦制的二級架構就是州府,不宜太多。
寧愿多分層級,也不要單個層級設立太多的分體。
這話怎么理解呢?
就是國朝為最高層級,其次是州府一級,然后是郡府一級。
你不能國朝之下直接就是郡府了,一來就是幾百個。
而應該是把幾個百個郡府劃分成幾十個州府,由州府對接國朝,這樣才對,
四十九州府區域劃分確定的同時,也在組建各州兩府,由兩府主導,再次向下建立一系列的制度結構,然后再層層下探。
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但對于而今的大漢來說,不算太難,需要的時間和耐心。
……
一來一去,便是半年時間過去了。
這半年里頭。
東天域戰局變化不大。
南天域妖靈一族幾乎全部涌入了東天域。
但同樣的,整個中土普天的人族也慢慢的團結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