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主徹底被冰冷無情的陳慶之所嚇,他不敢有絲毫違逆。
這里是西忠王廷的腹地,只有使用特殊手段才能馴服這群效忠王廷的城主。陳慶之可沒有時間跟城主們講仁義道德。不投降就把對方打到投降。
兩千白袍軍匆匆用飯后,便在陳慶之的帶領下揚長而去。
一座座空虛的城池被柴云天派出的六路騎兵掃蕩,有些城池的城主前往中州,僅有族老留守。
遇到反抗的城池,各路兵馬斬殺守將,滅其兵!
一座城池之上,典韋一戟將一個武師八重的守將刺穿、挑起,威震全城。
以一個武尊斬殺武師八重的守將,輕而易舉。
柴云天看著自己的部下大殺四方,他沒有出手的意思。這些城池少的只有兩三千兵馬,多的上萬,沒有高手,不足為據。
王廷主力不在,九萬騎兵在王廷周圍大肆破壞,王廷竟然無能為力。
“我們即將蕩平王廷周圍幾十座城池,無不望風披靡,王廷看來不敢出兵相救,怕被我們消滅。平西候應當也是一個謹慎之輩。”
范仲淹無時無刻不在算計王廷。
王廷大概也發覺柴云天率領精銳騎兵到來,不輕易出兵救援周圍城池。
柴云天與華夏的謀士、儒將們相處較久,也學到幾分本事:“平西候在等待大將青蟄率領主力回師,然后里應外合,夾擊我軍。既然平西候對青蟄寄予厚望,那么我們就只能滅掉這個青蟄,讓平西候體驗絕望的感覺。”
范仲淹答道:“主公所言甚是。”
柴云天看向花木蘭:“召回其他五路兵馬,在青蟄回師途中伏擊。”
雙方在王廷附近角逐,機關算盡,都在推斷對方下一步要怎么走。
華夏軍團想要誘使平西候率兵從王廷出來,平西候沒有上當,壯士斷腕,放棄周圍的城池,等到大將青蟄率兵回師再消滅華夏軍團。
雄鷹在空中盤旋,指引各路兵馬以柴云天這一路兵馬為中心匯合。
雖然平西候沒有上當,但是華夏軍團迫降周圍幾十座城池并非無用功,至少解決了糧草供給的問題。幾十座城池的城主、平民為了活命,他們不得不為九萬騎兵供給糧草。
廣江路節度使洛刀率領2萬騎兵,他看到空中盤旋的雄鷹在催促他率兵返回,也不禁感慨:“利用鷹來傳訊,未免太過方便了,敵軍的一舉一動,皆在掌握。”
高順率領3.6萬人的陷陣軍團攻打城池要比陳慶之更順利。原因很簡單,城主看到陳慶之率領兩千騎兵來到,還認為自己可以僥幸抵擋,但是看到高順36000人的軍團,基本就直接獻城投降了。
各路兵馬在雄鷹的引領下重新回到柴云天帳下。
柴云天也發現花木蘭率領的騎兵在偵查和傳訊上過于逆天,雖然她的騎兵戰斗力在重騎兵的大唐玄甲軍、規模龐大的大漢騎兵面前顯得一般,但是憑借偵查的本事,她一直跟隨在柴云天身邊。
作為主帥,柴云天肯定需要時刻知道各支軍隊的動向。
“青蟄是一員大將,想要讓他中計很難。我們應當派一支騎兵去當誘餌。該派哪一支騎兵去當誘餌?”
柴云天想要坑死西忠王麾下的大將、正在回援的青蟄,他仔細想想,花木蘭要時刻偵查,大唐玄甲軍還是當重騎兵使用為好。接下來就只剩下衛青的大漢騎兵、陳慶之的白袍軍可以作為誘餌。
范仲淹建議:“王廷還不知道陳慶之將軍的底細,不如讓陳慶之將軍率領白袍軍前去作為誘餌。”
“如果青蟄狡猾,始終不上當又如何?”
“這附近所有的城池、糧草都在我們手中,青蟄大軍回來,他不盡快擊敗我們,他的大軍吃什么?臣以為,只要他的大軍糧草寸斷,他遲早會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