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銳士、齊技擊,兩支戰國時期以步兵為主的精銳出現在柴云天面前,秦、齊兩個戰國時期的大國精銳在夏王廷麾下效力,聯手對敵!
秦銳士作戰勇猛舍命,而齊技擊擅長個人技藝。
兩個軍團的旌旗招展。
統帥秦銳士的是建立軍功制度,讓秦國新軍在收復河西大戰中被天下稱為“銳士”的公孫鞅。
雖然公孫鞅的軍事能力不比白起、王翦等人,但作為幫助秦國建立新軍的功臣,他有資格統帥一隊秦銳士。
統帥齊技擊的是齊國主將田忌,憑借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功勞,也有資格統帥齊技擊。
秦銳士、齊技擊作為兩個戰國大國精銳部隊的統稱,經歷了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人數眾多。以后同樣是秦國、齊國重生的華夏人杰可能也有資格統帥秦銳士、齊技擊。
不管以后白起、田單等人是否會重生,眼前的部隊已然是精銳!
除了秦銳士、齊技擊,為陳慶之、程知節、衛青、霍去病、花木蘭、范仲淹補充的士卒也陸續重生。
花木蘭用騎兵清理出來的空地顯得十分擁擠。
這一次重生的華夏士卒有三萬余人,各種旗幟、各個朝代都有。
夏王廷現在的兵力是5.3萬人的華夏軍團、30萬人的土著軍團。
高順的陷陣營武卒成為了陷陣軍團的統領,現在高順指揮10萬人的步兵軍團。
張角也有一個10萬人的步兵軍團。
還有柴云天親自統帥的10萬騎兵。
柴云天讓這批重生的華夏士卒分批進入王城,避免引起太大的騷動。
畢竟一次重生三萬余士卒,還有盔甲完全不一樣的秦銳士、齊技擊,很容易引人注目。
秦銳士、齊技擊的訓練有素不必多說,但是柴云天要為他們更換兵器、盔甲。他要用此方世界的礦石重新為重生的古武卒鍛造兵器、盔甲。
程知節、陳慶之、衛青、霍去病、范仲淹等人各自領了自己的部眾,人數又增加,他們也都甚是興奮。
不只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任何一個將軍都希望自己手下的精銳更多,在征戰時才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公孫鞅、范仲淹則成為柴云天的兩個股肱之臣,兩個都是變法文臣,治理王廷應該不成問題。
公孫鞅重生后還要向范仲淹了解現在王廷的形勢,方可因勢利導。
“王廷僅僅有三十萬武卒和騎兵,一旦大戰,還要臨時征召各座城池的武者進行補充。如此不利于作戰。因此王廷應準備預備兵役,至少要有50萬武卒作為后備。其中30萬為步兵、15萬輕騎兵、5萬重騎兵。”
柴云天清點兵力,雖然夏王廷走的是精兵路線,三十萬兵馬卻不夠多,一旦遭到重創,補充需要時間。有預備兵役的話,補充將會更加快速。
“此事交給臣二人來辦。臣將統計王廷下轄二十三路合格的武者,讓各城派遣一批武者按時前來接受訓練,如此一來,則可有50萬預備武卒。”
范仲淹、公孫鞅承攬下為王廷額外訓練50萬預備武卒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