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云天稍通這些人的心思。
“以后朝會,每三日一次,由范仲淹、公孫鞅二人輪流主持,但凡在禹都者,無特別事務,必須要參與朝會。本王每個月至少會來一次。”
柴云天將大夏王廷平時的朝會交給文臣管理,自己不定時來參與即可。
倒不是柴云天想要當個昏王,而是要修行!
沒有實力,有再大的地盤都沒用。
大乾皇子便是因為自身修為不足,西忠王才會叛亂。
因此除非是有大事或者隔一段時間參與朝會,柴云天方會出現在王位上。
他的第一要務還是要讓自己的修為提升成為真正的王侯境界,至少要與東驍王、北義王他們的修為一樣,這樣才能守住王廷,護一方平安。
“散會。”
各個文臣、武將都退去。
此方世界追隨柴云天的土著文臣、武將見柴云天將朝會交給范仲淹、公孫鞅主導,對他們二人不由敬畏。
如果柴云天只是信任范仲淹還好理解,因為范仲淹在平定叛亂之時一直跟隨在柴云天左右,但是新人公孫鞅突然受到柴云天的重用,對他們而言就相當費解了。
“你們認識那個公孫鞅嗎?他到底是什么來歷?”
“不認識,但是他散發的氣息不弱,應當是一個修煉仙道之人。而且剛才他在殿中對答如流,所奏之事也很有見解,并非庸才。”
土著文臣竊竊私語。
公孫鞅與范仲淹并肩走出,他們二人一個法家、一個儒家,有時候難免會產生爭執,不過也得以完善彼此的措施。
“此間天下,還不夠大。”
公孫鞅站在王廷石階之上,他的目光長遠。
了解此方世界后,他對沒有參與平叛之戰感到遺憾,同時又對現在夏王廷的疆土還不滿意。
武將有開疆拓土、征戰天下的理想,文臣也有文臣的雄心壯志。
他們的雄心壯志在于輔助君王一統天下,才能實現他們的價值。
當知道大乾王朝只是列國之一,公孫鞅不滿足于夏王廷現在的領土。
范仲淹在一旁說道:“主公屢次說過,我們需要的是時間。此方天地的大能者多是老怪物,我們這些人重生不過兩三年的時間,以兩三年的修為對抗活了幾百年的老怪物,過于困難。只要再給我們一段時間,操練兵馬、刻苦修行,將來領土擴大十倍、百倍也不成問題……而你我二人,要將二十三路封地打造成富庶之地,源源不斷為王廷提供資源。”
未央宮主殿內,文武百官散去,只剩下王位上的柴云天,還有禁衛軍統領典韋。
“當大王的感覺不錯,就是有點高處不勝寒。”
柴云天從王位下來,偌大個未央宮,一切都是他說了算。
王廷百廢待興,最缺少的是時間。
武尊高手短則可活上百歲,長則活幾百歲,若是有延長壽命的靈藥,活上千歲說不定也不是問題。
兩三年的時間對武尊高手而言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