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守北方要塞的大將高順飛報,邊塞出現五千石國騎兵,意圖不明!”
“石國騎兵……終于來了。”
未央宮正殿,文武大臣,人心惶惶。
大臣們全都看向王位上的夏王,夏王才是決定是否要出征之人。
“本王雖不知石國是何來歷,但是絕無不戰而降的道理。他們在邊塞探查王廷虛實還好,若是騎兵南下,唯有一戰而已!”
柴云天看向下方。對滅亡召國的石國感到恐懼的多半是土著的文臣武將,而霍去病、衛青、陳慶之等武將則斗志高昂。
華夏武將私底下也有商議過,石國是很強不錯,召國大將觀虎十七戰十五敗,但還是有兩次獲勝,說明石國還沒有強到令人絕望的地步。
只要有獲勝的希望,華夏人杰就會嘗試去獲得勝利。
“石國對王廷最大的威脅不在于其強大的騎兵,而是我們對其一無所知。本王會盡快派人前去刺探其虛實。各個軍團清點兵器、箭矢、糧草,但有不足,則向范卿匯報,逐一補齊。”
柴云天只要有華夏人杰的支持,那么便可以強行要求土著文臣、武將隨軍出征,抵御強敵。
眾人見王廷至高無上的夏王決意發兵抵擋石國兵鋒,各自下去準備。
在范仲淹和公孫鞅的治理下,所有人各司其職,知道一旦邊塞爆發大戰,自己要做什么。
文臣準備兵器、糧草、藥草、征募兵丁,武將清點兵馬、準備出征。
“花木蘭留下。”
文臣武將退去,空蕩的大殿下方只剩下花木蘭一人站著。
雖然表面上她的官職是夏王廷大將之一,暗地里還是內衛司指揮使。
“王廷需要盡快得到石國的情報,內衛訓練一個月,是否可以派上用場?”
“稟報主公,內衛隨時可以出動。”
“好,令內衛司除了你以外的所有斥候出動,前往北方邊塞以外的召國故地,探知石國大軍情報。”
“遵命。”
花木蘭還有五千輕騎兵要統領,她不可能親自出去偵查,而是指使內衛司的其他刺客傾巢而出,前去探查情報。
花木蘭離開,柴云天眼神深邃。
來自更北方的諸侯國,石國,將會是比蠻王和蠻族大軍還要恐怖許多的對手。
人族王朝可以占據最好的土地,而蠻族卻只能在大山生活,在于人族王朝森嚴的體系,可以最有效集結最多的資源,其訓練出來的軍團精銳有序,同時將領擁有高超的指揮技巧,遠非不大聰明的蠻族可以比擬。
石國作為人族王朝,其給柴云天帶來的威脅遠比蠻族大軍帶來的威脅更大。一不小心,夏王廷就會如同召國一樣覆滅。
禹都,內衛司大殿,一百八十個刺客、亡命之徒組成的內衛站在花木蘭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