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決定停留在召國故地,收集所有在石國和召國大戰中陣亡的將士和平民的魂魄。
華夏軍團時隔三年,還要添加一批新戰力才行。
不過僅僅是為了培養十二個華夏人杰、五萬三千名士卒,夏王廷可以提供的資源便捉襟見肘。
說到底還是夏王廷的積累太少。
柴云天繼承的是叛王的寶庫,西忠王為了發動叛亂已經消耗大量的資源,柴云天得到的只是西忠王留下的一小部分寶物。西忠王的積累不過幾百年,與千年諸侯國、萬年諸侯國相比并不富裕。
夏王廷也才經歷三年,積蓄比定南候都要少。
只有戰亂時柴云天會大量讓華夏士卒重生,用以補充損失。
召國大將軍觀虎不知柴云天想要用召國陣亡將士、平民之魂魄讓華夏人杰重生以抵御石國,他向柴云天說道:“夏王主力破鷹師,觀虎想要投靠夏王帳下,為夏王效力,與石國為敵!”
除了北義王已經知道觀虎的想法,其余乾國王侯將士皆驚。
觀虎,堪比北義王、定南候級別的高手,曾經是召國兵馬大將軍,率領召國大軍抵擋石國九皇子三年,完全可以在乾國封王的存在,竟然甘于臣服夏王帳下!
現在擺在乾國王侯面前的難題在于如何處置已經滅亡的召國,又如何決定觀虎的地位。
以觀虎召國皇室的地位,甚至可以復國成為召國皇帝,與乾國皇帝并立。
但觀虎自覺有愧于召國百姓,又無法獨立應對石國的怒火,故不愿成為召國皇帝,反而要投入夏王柴云天帳下。
柴云天知道觀虎身為大將,有他的想法。觀虎除了對他有所感恩之外,還想要借他的力量庇護召國故地的百姓。
石國九皇子大敗,此消息很快就會傳遍石國,甚至會引來石國的報復。
已經滅亡過一次的召國精銳盡失,根本就無法再抵擋一位石國皇子的攻勢。
只有借助乾國,借助足以擊敗九皇子的夏王廷之軍力,觀虎才有把握庇護召國百姓。
柴云天也想要利用召國的資源、武者、陣亡之人的魂魄來對抗石國,還要利用觀虎在召國故地的巨大聲望。
“觀虎,本王命你為召地大將,在召國征募精兵悍將,恢復召國秩序,同時本王與其他幾位王侯此段期間暫時駐扎在召國,你需供給我們糧草。”
柴云天暫時接納觀虎,實際上觀虎仍然手握重兵,可以視為一方王侯。
“遵命!”觀虎見夏王、北義王、定南候等人打算駐軍召國,反而大喜過望,兩個諸侯國合力,總算有幾分勝算,“請各位移師召城,共御石國。召城,為原來之皇城。”
眾人收攏兵馬,開始向召城行軍。
“敵強我弱,可用計謀劃分之。”
柴云天面對幾個王侯,說出心中盤算。按照公孫鞅向他提出的計策,擊敗石國九皇子只是瓦解石國的第一步。
“夏王有何等計策?”
“此計名曰,驅虎吞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