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鬼谷子門徒,精通縱橫之術,首創“連橫”,游說六國入秦。以“橫”破“縱”,玩弄楚懷王于股掌之間,為秦獲楚六百里地,受封為武信君!
九鼎簡單傳來其經歷,張儀曾參與秦國滅巴蜀,麾下也有五千秦銳士。
秦國人才濟濟。柴云天的部下之中便有兩個秦國的人杰,公孫鞅和張儀。公孫鞅是法家大能,而張儀是縱橫家大能,兩個人在各自諸子百家流派都是佼佼者!
修煉之路殊途同歸,無論是法家大能還是縱橫家大能,堪比典韋甚至是霍去病,他們的上限極高,只不過重生時境界較低。假以時日,他們將會成長為此方世界的大能,甚至是圣人!
法家、儒家、縱橫家、道家、兵家。
幾個重要流派的人物夏王廷都有。
九鼎暫時沒有多余的能量讓張儀的秦銳士重生。
不過張儀一張嘴便可抵過十萬雄師。
要是讓蘇秦、公孫衍等其他縱橫家也重生,以他們的口才,夏王廷估計會熱鬧非凡。
“臣需要更多有關石國的情報,方能胸有成竹。”
“待我們回到召城,公孫鞅會將出使石國之事交待于你。”
柴云天新得張儀,這下不用指使公孫鞅出使石國,可以轉派張儀出使。
張儀曾經玩弄六國,派他去石國進行挑撥離間,說不定比派公孫鞅前去效果更好。
張儀多次參與秦國的軍事行動,也有帶兵打仗的經驗,他輕易翻身上馬,追隨柴云天他們回到目前大軍駐扎的召城。
與他們同時回到召城的,還有重生的上萬個華夏士卒。這些士卒或是三年前陣亡的士卒,或是從未重生的華夏士卒。
除去陷陣營和重戟宿衛兩支小規模的部隊,華夏軍團恢復到53000人,還多出張儀這一個縱橫家,以及九鼎剩余的三萬方能量。
“夏王!”
召城的守城士卒見到夏王柴云天率領一支軍隊回來,他們紛紛下跪。這是擊敗了石國九皇子的王侯,力挽狂瀾,收復召地,值得他們的尊敬!
“公孫卿你不必前往石國,有關出使石國之事,你詳細交代給張儀。然后你和范卿負責整頓召國內政,協助觀虎恢復召國國力,在召城廣積糧草、生產器械。”
柴云天作為主公,要讓臣子各司其職。
游說石國皇子,縱橫家的張儀更加合適,治理內政,法家公孫鞅更加合適。物盡其用、人盡其職。他相信以公孫鞅的能力,可以將出使石國要注意的地方交代清楚。
召國觀虎投靠到夏王廷的帳下,柴云天也可以名正言順派遣公孫鞅、范仲淹介入召國的治理。
召國名存實亡,將來很有可能會被并入夏王廷。柴云天不得不為以后做準備。
召國之所以寧死不屈,是因為石國要將召國上下變為奴仆,而召國與乾國的制度相近,寧愿投靠乾國的王侯,也不愿在石國的統治下茍活。幾大王侯還無法決定召國的歸屬,只能暫時由觀虎負責統帥召國的殘兵敗將。
張儀耐心聽完公孫鞅的叮囑,對出使召國之事已了然于胸。
他對柴云天說道:“主公,臣需要前往石國國都,對石國各個皇子的性情有所了解,才能決定投靠哪一位皇子。到時請主公相信臣的判斷。如果主公不相信,臣難以在諸多皇子之間周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相信張卿。你還需帶多少人前去石國國都?”
如果連縱橫家的張儀都無法挑起石國各個皇子之間的內斗,那么也沒有更好的人選。
“臣聽說主公有一內衛,只需要派內衛兩個武宗境界的刺客,與臣一同前往即可。無須勞師動眾,臣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擾亂石國,為主公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