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國當真有滅亡石國的能力?”
定南候、觀虎、北義王等人被柴云天營帳之中,他們也覺得匪夷所思。
一向被石國打壓的滕國,竟然要反推石國。
張儀站出來分析:“有一種可能,滕國之前一直在隱藏國力,欺騙石國。石國見其國力弱小,所以不會傾盡全力滅之,故滕國能一直活下來。”
“嘶……”
幾個王侯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假如滕國真的有意隱藏國力,那么滕國掌權的一群人城府很深,甚至是非常可怕。
有誰可以忍耐到處于亡國的邊緣,竟然還不亮出底牌,而是耐心等到石國皇帝死去,這才亮出鋒利的獠牙?
滕國的統治者選擇了比柴云天還堅忍的做法。柴云天只是坐山觀虎斗,沒有被滅的危險。而滕國卻是在亡國的邊緣掙扎,遲遲不愿亮出底牌。
現在石國老皇帝死去,他們才跳出來。
張儀又說道:“聽他們的使節所說,滕國還有一位手段通天的國師。因此,滕國很有可能擁有滅石國的實力。我們可以讓滕國率先發兵,觀察其成果,再決定是否起兵響應。若滕國取得首功,則起兵,若滕國兵敗,則我們按兵不動。”
張儀已經將柴云天想說的話告知在場的王侯,柴云天直接問道:“諸位意下如何?”
觀虎是夏王廷的大將,他的立場站在夏王廷這邊。基本上只要看定南候、北義王、東驍王三個跟隨柴云天伐石的乾國王侯。
“我們沒有意見,夏王拿捏主意便是。”
三個王侯隱隱以柴云天的意見為準。他們三個王侯的兵力合在一起也比不過柴云天。
現在柴云天不但是乾國王侯,還是召國這個諸侯國的無冕之皇,僅僅土著精銳就多達六十萬。還有十萬精銳的華夏軍團。
“那么就這樣定下。如果滕國展現出可以滅亡石國的實力,我們跟上,否則,我們維持現況,繼續發展。”
柴云天代表兩個諸侯國做下決定。
前來與柴云天交涉的四個滕國使節聽聞柴云天代表召國、乾國簽訂同盟條約,共同討伐石國,大喜。
觀虎、定南候、北義王、東驍王等人同時在場,他們見到了身穿藤甲的滕國使節。
除了召國的觀虎知道滕國武尊身上的盔甲是何物,定南候、北義王、東驍王幾個來自乾國的王侯倒是對此一無所知。
“滕國、召國、乾國,在此地立下誓約,若滕國取得首勝,則召國、乾國愿與滕國共同伐石。三國同心,誓滅強敵!所得土地,滕國取其二,召國、乾國共取其一!”
柴云天帶領召國、乾國的高手與滕國立下三國盟約,君子約定。
滕國擔任滅石國的主力,召國、乾國負責在一邊牽制,戰后滕國分得更多石國領土。
讓他們信任彼此的不是良心,而是共同利益,石國不亡,周圍的小諸侯國都有被奴役的可能!
“夏王殿下,感激您對我們滕國的信任!”
“你們滕國要拿出底牌,讓我們相信你們有滅亡石國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