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衛青、霍去病認為自己這一路大軍勝算很大。
“我們也該出發了,讓彬國見識到鋼鐵洪流還有白袍的可怕,迫使他們投降。”
陳慶之與程知節對視一眼,不甘落后。
衛青、霍去病的是輕騎兵,推進速度更快。陳慶之、程知節率領的多數是重騎兵,速度稍慢,他們選擇的戰術除了迂回穿插,還可以正面擊潰敵國大軍,讓敵人畏懼于鋼鐵洪流而投降。
一輛輛齊國兵車出現,齊技擊站在兵車上,眺望遠方,田忌與孫臏率領第三路大軍出征。
第三路兵馬除了齊軍團,范仲淹的宋軍團、公孫鞅的秦軍團也臨時交給田忌、孫臏這一對組合,還有五萬輕騎兵,以壯大第三路兵馬的實力,減少損失。
第三路兵馬要滅的是應國。
“將軍若是想要獲得勝利,應該拋棄沉重的兵車,輕裝上陣,讓兵車隨后跟上。兵車行進較慢,將會拖延進軍速度。以我們這路大軍的實力,即使沒有兵車,也足以滅應國。”
孫臏知道田忌與衛青、陳慶之的比試,于是出言建議。
“兵車行進的確有些緩慢,我們輕裝進軍,快速滅應國!”
田忌有了一位軍師,信心倍增。
大軍征伐,謀略同樣重要。
齊技擊、秦銳士、北宋康定軍幾萬人翻身上馬,以戰馬代步,與其他騎兵一樣準備直搗黃龍。
以強國討伐弱國,占領對方的國都是迫使敵國投降最好的方法。
北宋康定軍士兵背神臂弓,秦銳士手持長戟,齊技擊腰間佩劍,與五萬輕騎兵一同出發,即使是步兵,有了戰馬以后也可日行千里。
孫臏也選了一匹戰馬,他現在身體完好,可以和武將一樣縱馬疾馳。他從鬼谷子所學為兵法,如果不是被害成殘疾,說不定也是一個親自上陣的將軍。
在田忌和孫臏率領的第三路兵馬后面,數以百計的齊國兵車也隨即出發。沉重的齊國兵車在地面輾軋出一道道車轍。
要是田忌和孫臏他們勢如破竹,這一支兵車部隊可能派不上用場。要是受阻,隨后而來的兵車軍團將會無情地摧殘敵人的陣型。
大軍出動,沙塵滾滾。
占領滕國國都的夏王廷大軍傾巢而出,只剩下少量兵馬仍然留在滕國國都。
但是滕國國都的降將、世家、宗門、平民都不敢輕舉妄動。
雖然是夏王廷滅了滕國,夏王廷卻沒有拿他們如何,除了要遵守大夏律,他們與以前并沒有多少區別。面對強大到令人窒息的夏王廷,他們選擇了臣服。
這次夏王廷更加瘋狂,隨便派遣幾萬士卒的軍團,就要去滅敵人一國。
即使是當初石國派出皇子滅周圍的小諸侯國,也要動用幾萬精銳和幾十萬、上百萬騎兵。而夏王廷三路兵馬,沒有一路超過十萬人。還是同時滅三個諸侯國!
“真是瘋狂,即使夏王先后滅我們滕國、石國,也應該一個諸侯國接著一個諸侯國滅亡,而不是如此輕敵,同時滅三個諸侯國。未免太過小看整個東域。東域可不是那么簡單。”
“一些存在千百年的諸侯國,可以存在這么多年,自然有他們的底蘊和手段,否則我們滕國、石國輕易便將它們消滅。”
“我們滕國現在已經是夏王廷的領土,要是夏王可以統一東域之西,說不定將是東域五萬年以來的第一大變局。我們東域已經有五萬年沒有統一,各個諸侯國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或勢均力敵,或內部大亂,而無法做到統一東域。”
滕國不少世家和宗門都在觀望這三路討伐諸侯國的大軍。
若是三路大軍皆可以獲勝,東域將會變成夏王廷與鄘國的抗衡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