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道身影,一人一獸,在下方與大禹交談。
“咸若時,惟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歡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何?”
“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
……
男子的模樣同樣模糊。畢竟這是大禹的回憶,九鼎洪荒世界以大禹為主角,除了大禹以外,其余存在若隱若現。
還有一頭妖獸,形似羊、四足、獨角。過于模糊,柴云天只能看清楚大致外形。
這一頭妖獸,比起柴云天見過的一眾妖王還要強大許多!
只不過它仍然是虛影。
柴云天安靜地在一旁打坐,傾聽大能者之間的對話。
涂山氏女嬌,偶爾會介于兩者的話題。只有那一獸,跟在第三個大能者身邊,似乎是第三個大能者的部下。而第三個大能者,又是大禹的部下。
柴云天徹底沉下心來,耐心傾聽。
修煉之道,最難的不是武技與淬體,而是頓悟與修心。大禹留下的傳承,十有**只是在冥想和講述大道,只有一兩成,才是武技。
這四道身影,以大禹最強,其次是涂山氏女嬌、第三個大能者,再次才是妖獸。那頭妖獸無法插話,與柴云天相似,只是耐心傾聽大能者之間的對話。
對話之中,有涉及治理天下、先帝圣人,也有自己對大道的理解。
這是柴云天第一次聽到除了大禹之外的其他人講述他們的大道。
涂山氏女嬌與第三個大能者顯然也跨入了大能者的行列,領悟出了自己的道。他們的道不一定適合柴云天,卻可以給柴云天許多啟發。也許,大禹將這些大能者之間對話的場景留下,正是出于這個目的。
大禹、女嬌與部下大能者對話的場景在之后消逝,又出現一個場景,只有兩道身影。有一道身影是大禹,大禹竟然對另一道身影恭敬有加。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另一個大能者對大禹告誡。
可以讓大禹畢恭畢敬的存在,可能只有一個。
“難不成是帝舜?”
柴云天大駭,《史記》記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虞帝,便是帝舜,大禹之前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