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輛秦國兵車在最前方行進,象征著夏國的龍旗以及秦軍團的秦字黑邊戰旗插在兵車之上,黃沙飛揚,戰旗獵獵作響。
每一輛秦國兵車有四匹體魄強大的戰馬、三個甲士,一共八千匹戰馬、六千甲士。
在秦國兵車之后,十萬秦銳士手持長戟、盾牌。秦軍團人數眾多,延綿十余里。秦軍團修煉的士卒長則四十余年,短則也有十幾二十年,武尊以上的士卒也為數不少。
秦軍團崇尚玄色,秦銳士身披玄色戰甲,如同黑色的洪流在戈壁行進,軍靴踩出一個個深深的腳印。
“黃沙百戰穿玄甲,不破山戎誓不還。滅山戎國,便打通了進入中原的通道。”
張儀坐在一輛兵車之上,戈壁黃沙彌漫,此間的野人部落民風剽悍。不過一旦越過戈壁,便是肥沃的東大荒平原。
東大荒平原有強盛的姜氏王朝,霸占了東大荒最富庶的土地。在姜氏王朝周圍還有九個小諸侯國,以及南邊的蠻族王朝。
夏國想要擴張,要么向西,要么向東。在夏國水師還不夠強大的前提下向東與長生船主對抗是很不明智的行為,因此夏國制定的方略是向西與姜氏王朝、蠻族爭斗。
要通往東大荒平原,又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吞并山戎國,夏國大軍出戈壁,攻入大平原東部。第二條路是繞道北方大草原,進行迂回,攻入東大荒平原北部。
“姜氏王朝忙于對付蠻族,未必有精力對付我們。我們夏國取代姜氏王朝,對東大荒的人族而言,說不定反而更好,因為我們有能力滅蠻族王朝,只要給我們幾百年的時間……”
張儀在兵車上打坐,他是秦軍團的軍師,論起計謀也是頂尖的謀士,在征戰時他要考慮更加深遠的部署。
滅山戎國只是為了打破夏國被夾在姜氏王朝、長生船主、蠻神之間的困境。
王賁站在主兵車之上,這一輛兵車與眾不同,有八匹戰馬拖動,四個甲士以及主將。
秦軍團大軍將要穿過前方的大峽谷,再往前推進三千里,便是山戎國的國都。
“滅山戎國,是一件大功勞。”
王賁沿途滅攻陷不少山戎國的城池,解除后顧之憂,一路高歌猛進,沒有遇到什么像樣的抵抗。
在更前方,秦良、呂布兩個騎兵將領作為左路軍先鋒,更是猛打猛進,所向披靡,已經距離秦軍團主力有一段距離。
“山谷中是否有埋伏?”
王賁向在空中偵查的秦軍團軍候詢問。
“不曾發現山戎的跡象。”
“兵車率先通過大峽谷,其余步卒隨后。”
兩千輛秦國兵車在王賁的率領下進入大峽谷。每十六輛兵車為一排,足足有上百排兵車,浩浩蕩蕩。
大峽谷中還有一條河流流淌而過,在戈壁之中河流尤顯珍貴。
“這處山谷倒是附近的好地方,如果是本將軍,一定會在此處設下伏兵。是山戎國的大將們想不到在此處設伏,還是……”
王賁自身是中階武王,戰力不弱。除非遭遇野人王,否則難有敵手。
張儀在另一輛秦國兵車上,他起身打量周圍地形,手中出現一塊龜甲,以青焰灼之,龜甲出現一道道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