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知武學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張三豐恭恭敬敬地問道。
這蘇震哪里知道,但又不能在張三豐面前掉了逼格,他思忖一陣,腦袋中靈光一閃,那我就先用以前看的知識忽悠忽悠吧。
“無招勝有招,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沒有形式的,是心性的修煉,譬如最高深的劍法就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
蘇震觀察張三豐的神色看他反應。
張三豐聽到這句話心中一驚,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見張三豐被唬住了,蘇震接著忽悠。
“武功境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境界:講究招式,中規中距。
拘泥于招式,不求變化,這是學武人的大忌。武學在于靈活妙用。全真劍法、金烏刀法、七傷拳,都屬于此類。這些武功都講究的是一招一式,難有突破。一般武林中的‘低手’才會使這種武功。”
這全真劍法是全真教的,金烏刀法是俠客跑世界石日天的,張三豐唯一聽說過的就是崆峒派的七傷拳,蘇震對武林中的武功了解讓張三豐感到自己孤陋寡聞。
看著一愣一愣的張三豐,蘇震忽悠漸入佳境。
“第二境界:前人所創,遺世經典。
胡牙刀的胡家刀法、苗仁鳳的苗家劍法、陳家羅的百花錯拳、血刀老怪的血刀刀法、少林寺的十二絕技、木喪道人的仙行百變、鳩鳩摩的火焰刀,就屬于這種前人留下的傳世經典。這些武功,經歷了各代人的精研與創新,更加精益求精。只是局限在了一個大框架下,有新意,卻沒有大變化,威力還是有限的。”
胡牙刀?鳩鳩摩?
這些武林人士的名字他聽都沒聽過,張三豐覺得蘇震是不是幾百年前的高手,青春不老。
“他說的難道是幾百年前的武林人物?”
見張三豐若有所思,蘇震不給他質疑的機會,繼續說道:
“第三境界:旁門左道,專走偏鋒。
丁秋秋的化功**、黃藥濕的五行八卦之術、歐陽瘋的蛇陣、金輪和尚的旋轉五輪就是這種。另外周白通的左右互搏,這有點歪門邪道了,有些劍走偏鋒,就好似大家都在使右手劍,卻偏偏出現了幾個使左手劍或雙手劍的。不合群,但往往有著出其不意,致敵機先的效果。
“第四境界:天下之術,皆為我用
這種武功的代表人物是昆侖三圣何族道、武當派木喪道人;還有一些高手以嘯聲、箏聲、簫聲比拼。能將各種愛好,融于武功,確實是有所創新,就只怕沉迷于此,樂些不疲,有礙武學的精進。
“第五境界:蓋世神功,深不可測。
洪七的降龍十八掌與打狗棒法、斗轉星移、龍象般若功、楊果的玄鐵劍法、北冥神功與凌波微步、六脈神劍,這些武功,堪稱絕學。學會之人,就能笑傲江湖。
“第六境界:武學寶典,出神入化
黃桑的《九陰真經》、達摩的《九陽真經》、少林寺的《易筋經》、《神照經》、辟邪劍法、俠客島的俠客神功、乾坤大挪移,都是玄而又玄、高得不能再高的神功。這幾套神功,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度,后人是無法超越的。
“第七境界:自創武功,成就一派。
能夠全新開創一套絕妙武功,可稱為一派宗師。你的太極拳與太極劍、楊果的黯然**掌、獨孤求敗的獨孤九劍、周白通的空明拳,都屬于此類。此類武功,開創一派,留傳于世。可說是意與神會、神到功成。”
張三豐聽到蘇震講到了自己,還排在第七個境界,心中些許得意:看來高人的心中我還是能夠排上號。
“第八境界:化腐朽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