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套話的伎倆并不高明,但卻很實用,你不回答人家肯定不好,你回答吧就露底了,別人回去一查,你的話真真假假,一看就明白。
不過,這一切都在聶江和葉寒的計算之中。
功課不做足了,來考什么試啊?
聽孫華成問起,葉寒隨意的報了兩個片名,其中一個,絕對算得上是全國赫赫有名。
“《不再愛你》那部電影是你們投資的?那部戲的票房可是個神話啊!”
孫華成震驚了,因為葉寒嘴里那部叫《不再愛你》的作品,嚴格來說,在國內算得上是現象級的電影!
除了票房,它的操作模式相比其他作品,側重點也有不同,一般的電影,宣發成本基本保持在制作成本的三分之一,不過《不再愛你》卻反其道而行,反而是宣發成本超過了制作成本,不光是超過,而且,是溢出極多。
這部總投只有八百萬的影片,宣發費用居然高達四千萬,最終,它以近二十億的票房收官,在扣除各項費用后,制片方和投資方總盈利七、八個億,可以說,它創造了國內票房史上小成本電影逆襲的一個奇跡。
“沒什么好驚訝的,一個不大不小的項目而已,不過話說回來,我還得感謝我們葉總,帶著我小掙了一筆。”
說話的是聶江,他在這時候突然以《不再愛你》投資人的身份竄出來,其實,是私下里跟葉寒早就商量好的結果。
幸好兩人來之前一直在著手解決葉寒的身份問題,他倆清楚,不管李秋怡忽悠來的投資人是誰,第一件事肯定是核實身份,而致命問題就在這,如果把雞蛋放在葉寒這一個籃子里,保不齊就翻車了。
所以,聶江向葉寒求證了一件事,就是一個大型的影視項目里,有沒有空殼公司參與的可能?
聶江的想法,是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空殼公司的操盤人,這樣的話,你哪怕是去核實身份,恐怕也核實不出個所以然來。
葉寒的回答非常肯定,有!并且,參與的原因有很多。
光是空殼公司這一點,就足夠聶江在中間插入自己的故事了,所以,聶江最早說把自己塑造成神秘操盤人,打的就是這主意。
“啊!聶總也參與了《不再愛你》這個項目?”
聽孫華成問起,聶江道:“聯合制片而已,這還是多虧了我們葉總的提攜啊。”
他這話剛說完,葉寒就接了過去:“客氣什么,你那個份額也就是一個多億,又不是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