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績感覺自己像陣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沒有身體可以感覺痛楚,沒有眼睛可以分辨色彩,沒有耳朵可聆聽聲音,沒有鼻子可以嗅聞芬芳,
可他又感覺自己仿佛無所不能,就象一道法則,一種意境,一條大道;
在他身邊,他能感覺到無數同樣存在的各種大道意境,有的和他同源,心生親近;有的和他對立,互相排斥;煕煕攘攘,熱熱鬧鬧,就象是一群幼兒班的小孩子在戶外游戲。
他能清晰的感到,哪里有更高年級的孩子,更高層次的意境,所以就往那里飛,或者說,是通過意境較量的轉換移動,吞噬那些同源,消滅那些異類,在壯大自己的同時,也在理解那些對立面的存在……
他現在的意境,就是最簡單最基本的五行金!
是的,不是五行,只是金行,他的本屬!
這其實就是筑基修士的基本形態,在修真界,小小筑基又怎么可能理解大道,意境?所以他現在所謂的金行意境,更不如說是一種本能。
幼兒園同樣危險,甚至更危險!
因為你的底牌有限,變化有限,一旦被人克制,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
需要把對金行的理解發揮到極致!
金的本質是什么?
是鋒,是銳,是穿透,是破壞,是不退縮,是迎難而上!
于是他化身為一團不羈的金色長劍,和土,水,火,木,風,冰糾纏在一起,仿佛一個調皮的孩子,在班上卷起一場沒有目標的亂戰!
筑基境界,還不能理解五行,他的頭腦中,很多東西都被封印,變的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就只剩下金,本命的金!
天地五行,無分高下,虛實轉換,應景而生;意境空間中,仿若人體,到處充盈著磅礴的水元意境,似乎只有木系之生命旺盛才能與之抗衡,但這只是表象,其實在水木風華之下,也有土的穩重,火的熾熱,金的鋒銳。
李績在筑基期劍術中,最著重的便是最大限度的發揮金的鋒銳之氣,當時他選擇的幾門粗淺劍術,核心便是建立在金行的基礎上的;只不過結得金丹后,他有了更多的選擇,有雷霆,有殺戮,反而對自己的本命金借重不多,至于成得元嬰,有了更多的選擇,這種情況更是明顯!
這是不對的!
五行,乃人類大道根本,而本命金行又是李績的根本,基礎永遠也不會過時,永遠是他的最強一環,這種感受,在三百年修道中已漸漸忘卻,不想在今日,在這意境空間中,他卻忽然明白了過來!
五行五行,并不是等而分之,而是有主有次,有強有弱,有先有后;他的本命便是金行,當然要以金為主,其他為輔,只有如此,才能發揮他在飛劍上的最大威力!
只此一條,值了!
有此認知,他也不去刻意追求五行的轉換變化,而是無休止的提升金的鋒銳,在和其他五行意境的碰撞中感受彼此的力量變化,
他也終于明白,所謂五行相克,是,也不是!當金銳達到一定程度時,不僅能克木,也能克水,克土,甚至克火!
現在在意境空間中,沒有身體,他不能出劍,只能斗境;但若他出去后,單憑他在筑基空間領略到的這些東西,便能讓他劍上的威力更上一層樓,他的五行之術也不會再死板,而是能做到有主有次,奇峰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