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績苦笑,“要說晚輩在苦捱天遣時吞了觀漁部分神體,這是有的,但若說晚輩故意引誘他同進劫爭,小子還沒那么大的本事。
本來么,晚輩是在搞那碟星靈脈,如此要緊之處,又怎么可能節外生枝去主動選擇沖境?不過天意不可違,感覺來了它是止也止不住,只好勉力為之,偏巧觀漁兄在此時間和晚輩打擂臺,欲爭奪碟星五行控制權,結果,便一齊被天道看中!
晚輩估計,他是壓制壓的太狠了,為天道所不容!”
王極陽神也被引出了興趣,插言道:“我想知道的是,天道陰雷是如何在你和觀漁間厚此薄彼的?觀漁既陷于危境,沒道理你卻恍若未覺,這不是天道的作派吧?”
李績也不藏私,事實上,也沒什么好藏的,有些東西,你說出來別人也未必會用,
“晚輩的應對卻有些不同……”
……時間,就在四人逐漸深入的探討中渡過,雖然李績境界最低,但好歹也是個陰神,在大境界上,和其他三位相比也沒有本質的區別。
修士,便是這樣一種動物,永遠也不能停下向前探索的腳步,哪怕其他三位真君早已過了陰神這一關,但他們想發掘的是,天道在沖境時的偏重,意向,行為方式!
這很重要!因為實際上哪怕是王極陽神真君,他所經歷的沖境也不過三次,元嬰至陰神,陰神至元神,元神到陽神,經驗也遠遠談不上豐富,能一路走過來,一方面在實力,一方面也在氣運僥幸,而這些大能,卻想通過更多的成功失敗案例,來找出某些規律性的東西!
這才是一名修士正確的修行態度,而不是走過去,就再不回頭看一眼。
李績和觀漁的這次雙沖,極具指導意義,能從中發現一絲天道的權衡思路;當然,在討論中,李績得到的更多!
不是這些前輩真君所談的自身具體經歷,實際功法應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也不可能照搬他人,關鍵是,他能從中學到考慮,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路,這是基礎,也是指導,這些思路能幫助他在未來的道路上少走彎路,站的更高,行的更遠!
在遠古,上古,這才是修士真正的修行方式吧?
拋開利益,忘記界域,淡化門派道統,純粹站在修行角度來看待問題,以提高自己,挑戰宇宙自然為終級目標,而不是互相間勾心斗角,你算計我,我算計你!
飛行途中,沒人過來生事,哪怕浮筏造型很特殊,與眾星的制式完全不同;但其中透露出的強大的陽神氣息,還是讓所有心有異念者不敢輕舉妄動,人類,終究還是個欺軟怕硬的種族。
可惜,這樣的日子終有盡頭,四年后,浮筏沖出眾星之城,遠遠的天際中,倒懸著一條行星之河,無邊無際。
小行星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