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績默然,在他的印象中,如此壁壘分明,上下尊卑嚴謹的修真世界,就像前世的游戲,或者傳記小說一樣的虛無飄渺,完全不符合實際,純屬凡人的意-淫;真實的修真世界應該就是青空世界那樣,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互相間也能融洽相處,而不是人為的樹起籬笆。
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個重華界,就像是傳記中的古老模版,方方面面,都恪守傳自上古的古老傳統。
門派有升降,這是正常現象,如果搞成了體系的升降級制度,那就很有意思,是怎么做到的?什么標準?不應該在戰斗中抗爭么?地盤怎么分?
“古山在九華天,很好找,略一打聽即可,我們師兄弟幾個都會翹首以待。
其他華天,除去十三禁華天外,道友自憑修為都可任意出入,只上三天中可能盤詰要多些。
重華山美水美,人文廣博,歷史悠久,值的一游。
我等在古山宗靜候道友大駕光臨!”
幾人依依作別,各自離去。
修士游歷,最忌呼朋喚友,三五成群;一個人一個心思,一個人一個愛好,便至交好友,也無法調和,誰該順應誰?
所以,宗勝等人只字未提陪同一題,李績也絕口不說引路一事,這是修士間的默契,
一諾相聚,勞燕分飛,修真,終究是個孤獨的過程。
李績從下三天,也就是一二三華天開始,也沒有具體的起點,因為下三天本來就是混沌不清,糾纏不明的;如果一定要有個清晰的概念,那大概是一華天其實就是海底,二華天偶有島礁,三華天看天吃飯,在洪澤和泥濘中游移。
這是個梯次形的地勢,界域之腳是三華天百萬里的沼澤泥濘,再往外推,是二華天的淺海島礁,再往外,就是廣闊無垠數千萬里的一華天基座,中規中矩,就像重華界嚴格的修真秩序。
整個重華界,體量上也許還不如青空,但它獨特的錐形構造讓它擁有更大的可使用土地面積,整個界域的靈機,就集中在這座界域之山上,越往上,靈機越充沛,李績也不知道這是自然形成的奇觀,還是修士以大偉力的手筆。
在下三天稍微轉了轉,感覺沒什么意思,因為靈機的匱乏,大海中連象樣點的海獸都沒有,和青空的海洋沒法比;在青空,靈機普惠世界,在重華,則是重山輕海,可以判斷,整個重華的靈脈就隱藏在山峰中,而且,獨一支。
從高空看下去,重華界域是一座被玉帶環山,仿佛一條盤龍緊纏的巨人,盤龍玉帶就是廣沃的梯田,巨人就是山體,從山腳行到十三華天山頂,怕不得有千數萬里的行程。
三華天之尾,四華天之始,立有一座巨大的牌枋,名朝天門,意思是指,從此往上,便是一條通天之路。
同樣也是對凡人的一種警戒,往下,不宜人居,有澇沒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