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龍大笑,“老衲早就聽說安真人青春永駐,壽元悠長,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這次來牽昭,還望安真人傳些法門,也讓我等這些老橘子皮也人前風光風光!”
一群人順修士甬道向牽昭山門飛去,一路之上,無數黃正紅正肅目端莊,目不斜視,真正是個個好心性。
……大雄寶殿上,眾人分賓主落位,牽昭方面,除了十一名紫領,也就幾位正當重任的紅正在側,接下來的交談,將決定軒轅牽昭未來數千年的關系走向,是極重要的磋商,等閑人可參與不得。
“你我兩家,這萬年下來,恩怨深積,各有過份之處,既是歷史,也是現實……其實縱觀青空修真界,門派之間,也無不如此……以前不覺得,總認為所謂修行,就是如此,可及至天狼之戰,大開眼界之后,才明白我等井底之蛙,徒自在井底折騰,又有什么出息?真去了宇宙深空,人家可不會管你是哪個門派,只一句青空界便已概括……”
擎龍和尚也是個直爽人,讓他兜圈子說軟話著實是有些難為他,不過不會說也得說,總不能因為面子,就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吧?
其實所謂各有過份之處,是有虛頭的,實事求是來講,那肯定是軒轅不講理的時候居多,這符合脾氣和實力成正比的修真原則;之所以這么說,其實就是在表達一種姿態,同樣都是求和,勢弱者總是要更被動些,所以怎么通過語言把自己的意思充分表達出來,既能傳遞正確的信息,又不止于失了顏面,這是一門學問。
李績沒有端架子,兩世為人的他很清楚這里面的東西,對他而言,既然都主動走到了這里,就完全沒必要在言語態度上拿腔拿調,沒有意義,除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更反而引起對方的惡感,他是崇尚微笑下嘴的,下嘴前都要微笑,更何況現在?
“誰小時候沒打過架?打過就打過,難道還要記一輩子?
我此來高原,沿途路過一座小鎮,鎮上私塾正在講學,我偶然便聽到了一嘴;有小童被人從后丟了石子,于是尋問座師,為什么人的眼睛要長在額前?而不是額后?這樣就可以發現是誰扔的他!
座師的話讓人很感慨,他說:人啊,被別人從背后扔石子并不重要,因為這不是常態!重要的是,人要往前看,才能不走錯路,不會掉進溝里河里!
所以,眼睛就一定會長在額前,這是大自然的選擇!
凡人都知道的道理,沒道理我們這些修行了上千年的修士反而不懂?
不過就是個拘著面子的問題!面子值個甚?道門佛家體修,誰知道哪一家的功法會因為有面子了,就能得道飛升了?
我李績今日來,就不是來和各位高僧打啞謎的!我就是來和各位商議你我兩家如何罷戰的!順便向貴寺求取一件物事,是借,未來也是要還的。
如此,大師可還聽得?”
一眾牽昭僧人皆長出一口氣,心中對這位新當家的軒轅魁-首大生好感,不愧是三秦指定的接班人,這份氣度,這份勇氣,非常人可比,真是能伸能縮,能殺能忍!
至于外物,那有什么重要了?牽昭寺也不是像三清那樣格外重視外物的寺院,再說川上苦寒貧瘠,又有多少資源?只要不拿走牽昭的川上高原,其他有什么外物是能比雙方罷戰更重要的?
沒人覺的李績索取利是是無禮之舉,軒轅勢大,和談中求些補償再正常不過!他要是不要,牽昭反而會心中懷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