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雖然表面正氣凜然,卻最終選擇做了漢奸。有的人雖然貪財成性,但是卻能威武不屈、殺身成仁。
一個人品行上的瑕疵,其實并不能掩蓋他人性的光輝。
而抗奴名臣朱大典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代表。
朱大典是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先后任山東巡撫、漕運總督、弘光朝兵部尚書等職。
朱大典為人愛財,在漕運總督任上四處搜刮,斂聚的財富富可敵國。
從這方面看,他絕對是一個大貪官。
如果在和平年代,也許朱大典只是明末貪官中普通的一員而已。
但是動蕩的局勢卻給了他為自己正名的機會。
除了在貪污方面的出色表現以外,他在軍事、氣節方面的表現讓人感嘆。
崇禎三年,朱大典任山東巡撫,當時登州參將孔有德發動兵變,橫掃山東半島。
朱大典臨危受命,集結三萬軍隊主動進攻孔有德叛軍,大敗之,孔有德隨后逃竄入遼投靠了建奴。
隨著時光的流逝,大明的局勢更加惡化,最終崇禎十七年北京城破,前任崇禎皇帝自殺。
南明弘光王朝也堅持了一年多時間就被建奴擊潰,建奴沿江南一帶向浙江進軍。
隆武二年,建奴進逼金華,身為金華人的朱大典毅然決然率軍來到家鄉保護故土。
金華只是一個小城池,與揚州、南京、杭州等大城相比不值一提。可前面幾個重鎮都被建奴攻破了,建奴認為攻破金華只是朝夕之間。
然而,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金華雖然小,但是朱大典布置得當,號召全城百姓登城守衛,并且散盡貪污而來的家財加固城墻、招募勇士。
建奴久攻不下,于是以高官厚祿來招撫朱大典,但他不為所動,撕毀招撫書,表示堅決抗奴的決心。
后來,建奴從附近調來紅衣大炮,以重炮不斷攻擊新建的西門,最終將城門轟塌,建奴如潮水般涌入城內。
雖然城內大明軍民誓死抵抗,建奴展開巷戰,但是終因實力差距,金華城在堅守兩個多月之后被清軍攻破。
金華城破之后,為了不受建奴的侮辱,朱大典的妻妾們帶著子女自盡。
而朱大典則和部下在火藥局引爆火藥,與附近的建奴同歸于盡,場面十分壯烈,令人肅然起敬。
因為奪取金華損失太大,之后建奴屠城。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華之屠。
和江陰如出一轍。
可以說,終其朱大典一生來看,大明朝廷待朱大典以恩,朱大典報大明朝廷以忠。
至于貪腐嘛,在崇禎皇帝眼里其實不重要。
評價歷史人物,不能從小節看,而要看大義。
不過縱使如此,如今崇禎皇帝當家,剛好發生此事了,卻不能不有所表示。
“大伴,派人敲打朱大典,讓他吐一點贓款出來。警告他以后收斂一點,不要不知足。
否則,朕饒不了他”
什么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這就是了。
面對皇爺裸的包庇,老王感覺皇爺變化太大。只是他內心雖感震驚,可面上卻沉穩得很。
“誒,老奴這就讓人辦理”
“召虎賁衛統領閻應元覲見”
處理完雜事,崇禎皇帝開始安排軍務了。
御駕親征的火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