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相互對視片刻,方在內閣首輔劉宇亮的帶領下俯身行禮問安。
“天佑大明,臣等恭賀陛下龍體安康。”
“諸位愛卿免禮!”
崇禎皇帝揮揮龍袍袖口,溫和的龍眼在大家臉上繚繞一圈,笑吟吟答道。
通過這些肢體語言,他好像風輕云淡,又似舉重若輕。
總之,輕松得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跟過去或暴跳如雷,或驚慌失措,或故作鎮定……完全是天囊之別。
不過這樣一來,眾人不安的心情倒是緩解了好多,主心骨又回來了。
寒暄過后,崇禎皇帝讓一些沒有擔負朝廷重任的打醬油角色離宮,只留下朝堂上的重臣。
畢竟,人多嘴雜,并不是商議國家大事的時候。
這些,后世參加過無數大會的崇禎皇帝深有體會。
有一句話形容得好,解決小問題開大會,解決大問題開小會,解決重大問題一般不開會。
清場過后,人數少了許多,宮中小黃門搬走多余的凳子,眾人重新落座。
丹墀下方,左首依次是首輔劉宇亮、次輔方逢年、再輔傅冠、大學士賀逢圣、薛國觀、楊嗣昌的全套內閣班子。
右首則依次是京城三公:英國公張之極、成國公朱純臣、定國公徐允禎以及駙馬都尉鞏永固、新樂侯劉文炳、劉文耀兄弟。
至于高時明、曹化淳、王承恩等幾個大太監,并沒有座位,都站在崇禎皇帝的身后。
哪怕在外他們身份非常顯貴,可以和內閣大學士平起平坐,甚至更高一等,但在皇上面前,沒有他們的位置。
因為,他們是皇上的家奴,這就是規矩。
“皇爺,老奴已經摒退無關人員,安排宮中護衛巡執,御前會議可以開始了。”
負責宮中安全的秉筆太監方正化進入殿內,走到崇禎皇帝身旁輕輕地稟報。
“唔!”
崇禎皇帝揮揮手,示意已經知曉,然后轉身朝左手的首輔劉宇亮吩咐道:
“劉愛卿,內閣擬旨五城兵馬司,諭慰通知如下:京城內有煽播訛言,簧鼓眾聽,乘機搶掠,敢行猖亂者,立即擒拿,奏請正法。
告誡京城百姓,毋聽狂徒訛言驚疑煽惑,自取罪孽,觸犯法紀。若有誤被奸人威脅誘惑者,許實名舉報,擒拿奸人,可免其罪。”
“另擬旨兵部,京城即刻開始戒嚴,外城七門由京營管轄,內城九門交由勇衛營負責,皇城四門由御馬監監管。
詔內臣非奉命不得出宮門,外臣非奉命不得離開京城。
正陽、崇文、宣武三門,日出開啟,日落關閉,許逃難百姓入京避難,但一律許進不許出。
若有有不遵者,一律緝拿進詔獄審訊。但有反抗者,不論是誰,一律當街斬殺。特諭。”
沒有什么開場白,剛剛登基的崇禎皇帝立即頒布他的第一道旨意,也是崇禎朝廷史上最嚴的戒嚴令。
沒有之一。
金口玉言剛落,當值的司禮監人員就已經把崇禎皇帝的口諭寫得清白無誤,遞給首輔劉宇亮。
劉宇亮匆匆瀏覽一遍,站起來俯身說了一句,“陛下,臣以為不妥。”
怎么回事?
第一道旨意便被當場駁回!
龍椅上,崇禎皇帝的臉皮跳了跳,雙手悄悄握拳,可情緒上卻不動聲色的問道:“哦,愛卿認為何處不妥?”
PS:歡迎諸位愛卿踴躍發言留下爪子,當然還有票票,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