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賞賜內帑銀二十萬兩,賞功銀牌五百副,供陣前獎功之用,這在過去簡直是不敢想象。
賬內,眾將聽得真真切切,都不禁暗自咋舌沉思。
有功就賞,有過就罰!
大抵就是陛下的意思了。
很快,此事在第二天就得到驗證。
翌日餉午,京城各路勤王大軍就收到朝廷邸鈔:曉瑜赴京各路勤王之師,宣大、保定、昌平等共六鎮。
著盧象升與孫傳庭、洪承疇商定奇略,敕督師統領援兵,兵將俱受節制。
內廷高時明、李鳳翔為監軍,管理巡協煮粥膳京師貧民,梟斬審實來城奸細,大定賞、罰格。
賞格如下:
有能擒斬韃虜大頭目一名者,賞銀一百五十兩,不愿賞者升二級。
有能擒斬頭目一名顆者,賞銀一百兩,不愿賞者升二級。
有能擒斬強壯韃賊一名顆者,賞銀五十兩,不愿賞者升一級。
有能擒斬幼小韃賊一名顆者,賞銀三十兩,不愿賞者升原職半級。
有能擒斬降將張萬春等者,賞例與擒斬次頭目同。
罰格如下:
將吏舉監生員人等,迎賊受降者,凌遲處死,全家處斬。
文武將吏棄城逃走者,斬,妻孥流配。
征調官員逗遛觀望與避逃者,斬。
差往偵探不實者,捆打一百二十棍,因而誤事者,斬。
征發調遣有司官遲誤應付致誤軍機者,斬。
優渥的賞格殺氣騰騰的罰格同時頒布出來,整個京城頓時沸沸揚揚,議論紛紛。
各路勤王之師的將士,也是拿著朝廷邸鈔,反復觀看并討論著。
可在當日晚些時候,朝廷緊接著又頒布如下諭旨:
超擢前次輔王應熊入內閣,協理部事;布衣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躐授都司副都司,再加副總兵,給銀十萬募兵。
超擢前次輔王應熊入內閣,協理部事;布衣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躐授都司副都司,再加副總兵,給銀十萬募兵。
副將以下不用命者,軍法從事。
又因薊遼監軍鄭希詔,賊兵入犯,方略不聞,又失于偵探,初時圣問,不知是何處虜兵,后邊遵化失守兩日才報,圣上將來下了獄勘問。
督師因圣旨嚴催入關,因缺餉上本道:乞給援兵一飽。圣旨既催戶部立發糧草,又發御前銀一萬兩,差御史一員,制買肉食并酒給犒。
此時奴兵已漸過薊,勤王之師已都到城下,圣賜犒軍。
京城大備戰守之具,每門分勛戚大臣把守,后又差內臣協守,俟虜平仍行撤去。
邸鈔上的一連串消息,讓朝堂的文武大臣和皇親勛貴,都聞到了戰火的味道。
只是,眾人關心的是,陛下如何卻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