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國即便是真要向誰開炮,那也是沖著上面去的,而不是找這樣的人麻煩“這個你只要傳達就行,而且我相信沒人會反對,他們無論同意不同意的,都會大力擁護我的要求,誰反對誰就是自絕于人民了。”
隨著鄭建國的話音落下,梁正出和旁邊的崔新田對視過,一直沒開過口的崔新田面現試探的問道“是學術不端吧”
“是的,不過那叫造假,不端這個詞不準確。”
鄭建國點了點頭,沖著兩人面前的茶碗做了個請的手勢,繼續說了起來“我的要求就是需要建立追責制度,只要學術造假的,就要剝奪他的一切榮譽,并且在委員大會上做檢討,因為他給咱們科學院抹黑了,另外我會設立打假基金,一旦揭露出來就會發放獎勵,這就是我的要求。”
梁正出和崔新田對視了一眼,后者開口道“你沒有其他的要求了比如學部委員身份,或者是院士身份”
打量過兩人的神情,鄭建國有些明白這倆是什么意思了,他雖然表面上沒有對科學院表示出興趣,甚至表現的還有些反抗,那是因為他的成績沒有獲得肯定,也可以說目標不是中科院里的學部委員,他的目標是諾獎。
可這不代表鄭建國不了解中科院的事兒,學部委員作為目前國內最高的學術職位,其他國家里面沒有任何相似的職位。
因為。這是個建國初期科學研究能力不足導致的妥協產物,院士必須要在其領域內做出超一流的成績。
而按照這個標準,去細數那個時代的大師們,全部加在一起也不會超過兩位數,其中還大多都在國外。
再加上國人歷來就有文人相輕的傳統,沒有超一流的成績作為支撐,那么剩下的就是靠著個人的資歷去算。
不過即便是這樣,也沒能選出一位令人心服口服的院士,于是便有人提出了學部委員的折中建議,并為建立院士制度做準備。
只是直到撥亂反正后的1979年,即便是首任社科院院長提出了建立院士制度,錢三強更在草擬的關于設置科學院院士制度的建議提出,院士制度與學部委員制度并行,院士沒有任期限制,而學部委員有任期。
然而事實是,這次建議遭受到了巨大的反對,因為某些大佬認為這樣降低了學部委員的身份,更降低了學部委員學術水平的目的上提出來的,是對學部委員這個身份不禮貌的表現,進而獲得了大量的支持。
至于為何發展到這個地步,在鄭建國看來還是因為學部委員并不是單純的榮譽稱號,而是握有包括行政管理到科研項目的權利,簡單來說就是我的地盤我做主,中科院的事兒中科院說的算。
這對于某些人是有好處的,畢竟沒誰會嫌棄手上的權利小,這就造成了科研出身的學部委員們,需要將精力分散到院部管理工作上,嚴重影響科研工作不說,也會分散原本就七老八十委員們不多的精力。
當然在這個過程里面,也有人提出將學部委員全部轉為院士,只是不說這在院里面就遭到了大量反對,便是直屬的政務院也不同意這樣辦,那還用增選什么院士
所以,深知這里面情況的鄭建國,在見到葉敏德親自跑來關說,就決定借坡下驢不說,還祭出了自己的陽謀殺招“不論學部委員身份,還是院士身份,都是要用科研成就來說話的,現在國家改革開放,咱們科學院也要響應號召,與時俱進和國際接軌才行,而科研成就是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梁正出和崔新田齊齊渾身一震,望向鄭建國的眼神也就變了,從學術真假入手去論英雄,把那些學術不端的揪出來打上幾個,這樣除了會收獲所有真心做研究的支持外,也敲打下
那些渾水摸魚的,到時再推出以學術成就為主的院士制度,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梁正出和崔新田都是研究員出身,這也是中科院里的一大特色,除了保衛部的以外,其他所有部門都和學術跑不了關系,所以兩人雖然驚異于鄭建國的這個陽謀,可礙于自持身份并未說些什么話來。
只是,兩人雖然沒有奉承兩句,鄭建國卻也沒想著讓兩人恭維一番,他的時間可是寶貴的緊,于是不等兩人開口的又說了起來“同時,我會向上面建議將學部委員大會由中科院的最高決策機構,變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咨詢機構,大家既然都是搞研究的,那還是安心搞研究好了。”
梁正出和崔新田心事重重的走了,鄭建國在門口目送兩人離去,轉頭就見葉敏德開口道“你這一下得罪的可不少。”
“我眼皮夾都不夾他們,不過這倆能找到您頭上,也是我沒想到的。”
鄭建國笑著說了往茶室里面指了指“咱爺倆坐坐”
“坐我就不坐了,你找個車送我去車站,我回家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