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公司,這是鄭建國早就想搞的,畢竟作為物流體系的中間力量,陸運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
然而這會兒的道路狀況著實令人不敢認同,真跑起來運營成本和維護成本絕對不會低,可這樣如果能把速度拉上去,那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是,目前大多數的車輛行駛速度普遍在30到40之間,就連火車的速度都只有4060公里。
如果是運輸普通貨物,這個速度也不是不能接受,之前網點也有過請運輸公司大批發貨。
可蔬菜瓜果這些,就不行了
任何蔬菜和水果,捂上24小時到4時,不扔也賣不了多少錢。
在鄭建國的計劃里面,只要在高速公路建成之前,把這只運輸公司搞出來就行。
而搞運輸公司,只要有錢,買車招駕駛員注冊公司什么的,壓根就不叫個事兒。
可這個想法,卻被去年大批量新建大棚所改變。
單是姥爺杜世斗在的杜家莊,據說家家戶戶都種上了大棚。
那是個超過一千多戶的大莊子,少說也有三四千口子人,萬把畝地。
按照每畝最低4000斤產量的西紅柿去算,這就是兩萬噸,實際要比這更高的多。
好在,善城市區域人口在30萬,城區人口超過15萬,周邊交通網絡還算發達。
畢竟善城之前就是半資源型城市,道路設施比較完善,本地消化了大部分,少部分運往周邊的余泉,寧濟,臨城。
但,這只是在去年建成之前的大棚所產,等到去年新建的大棚在今年全部產出,搞不好會出現菜賤傷農的事情。
這些大棚,平均每畝成本在6000塊
第一年,每畝都要收到4000塊,也就是要收4000斤西紅柿,并且以1斤1塊錢的價格賣出去,才能還上3000塊的貸款,以及各種農資成本。
如果明年出現井噴式增產,在沒有物流保證的情況下,不知會有多少家人陷入絕境
所以,鄭建國便想提前把運輸公司給整出來,再全力推進齊善高速在今年通車。
如此才能保證明年大棚菜上市時,可以通過陸運送到齊市,以沿線地區幾百萬人口,來消化產量暴增的可能性。
是的,這些都是鄭建國設想的可能性,而之所以會找退伍兵還要請運輸連,還在于他知道夜路走多了,會遇到什么玩意。
聽到還要找部隊上的運輸連幫忙,郭懷懷便知道這個事兒不是自己能辦到的「建國,這個就超出我的能力了,這個得找鋼哥趙哥他們,我這就去找他們。」
鄭建國當然知道這貨搞不定這個事兒,老郭家是電力系統的,想想他都要避嫌去亂伸手,他原本是想找楊鋼聊來著,只不過看到郭懷懷出現在眼前,就順手把這個活塞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