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國當然知道造成這個原因的根本在哪:“因為手術前需要向患者講明手術風險,以這種手術來說,第一例活體移植的失敗率高達九成,也就是說有9成幾率是下不來手術臺的。
這對于患者來說就比較夸張了,只要不是癌細胞擴散的晚期,就沒誰愿意會同意這種被宣判死刑的手術。
而至于是隨時死亡的癌細胞擴散的晚期,這都已經擴散到全身了,再爬到手術臺上挨一刀,那還不如吃點好的喝點好的等死神降臨。”
鄭建國說的含糊,寇清凱倒是飛快抓住了重點:“那國內為什么會做了幾十例這個手術?”
扯了下嘴角,鄭建國開口道:“因為國內的人們相信醫生,暴躁起來的家屬最多把動手術的醫生打一頓,不會起訴醫院要求幾十萬,甚至是幾百萬美元的賠償——”
說到醫療糾紛的賠償,鄭建國就對國內的情況唏噓不已,歐美這種情況之所以嚴重,一是醫生們的責任感,二就是那數量龐大的律師。
之所以說是醫生們的責任感,這并不是說歐美的醫生就道德高尚到像是72個處女,對于可能會失敗的手術抱著寧愿不去做。
而是因為歐美的醫生們只要拿到了行醫執照,那每年的收入都是以5萬美元起步的,普通點混個8萬9萬的只能算是普通。
那么這種情況下,讓一名醫生冒著被律師盯上注銷執照的風險,去為了患者的病情開展違反規章制度的研究?
再加上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有不同,即便是按照規定去提前做到了風險告知的義務,于手術中突然發現肝動脈血管瘤破裂什么的異常情況,那就等著破財消災吧!
因為患者家屬肯定會拿著協議去找律師,而同時醫院內部調查會找到醫生問你為什么沒預想到這個情況,就開展這種手術?
誰特么的會想到這個患者還有這個毛病?
你開展的這個研究,就需要想到這些可能!
而國內情況就不同了,醫生們端的鐵飯碗,醫院又是國家的,能動手術的患者不是工人就是干部——只說當年雞血打的還少嗎?
究其原因,不過是利益使然罷了。
鄭建國一句話說的寇清凱沒了脾氣,這位知府大人可不是邱陽寧那種沒出過國的普通干部,知道國外起訴賠償幾十萬美元幾百萬美元的,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種情況不說一年來那么幾次了,就是十年來一次,那也會讓醫院刻骨銘心。
寇清凱接著說了幾句掛上了電話,鄭建國也就把這個事兒給扔到了腦后,便感覺邱陽寧十有八九會拒絕他的好意。
只是這會兒的鄭建國并不知道,當自己猜測在第三天變成冰冷的現實時,同時電話里趙亮亮還說了個令他想罵娘的消息:“那個一箭三星的數據泄露了,你想想怎么應付記者,另外10月1總領館要舉辦慶國慶參會,你要陪同總領事接見留學生代表。”
這就是不能拒絕的任務了,鄭建國看了眼車門外巧笑倩兮的伊蓮娜公主,沖著話筒開口道:“那沒事就掛了,我這邊還有事。”
嘴上說著放下了電話,鄭建國鉆出車后看著遠處燈火通明的會場,便見伊蓮娜面帶微笑的開口道:“我沒有打擾到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