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余暉依然打算把《信條:刺殺者覺悟》寫成雅俗共賞的作品,畢竟不能只為了文學性就不賺錢了啊!
雖然整個故事都是在寫正熙時代以及映射當時的政體,但主角是一名具有民主信仰的大學生,滿腔的熱血,為了民主的信仰參與了組織,在組織的魔鬼訓練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終結正熙軍政府的刺殺者。
全文一共出現兩次信仰之躍,第一次在第一章開始主角以信仰之躍的姿態刺殺了正熙,第二次在最后一章的結尾主角同樣是以信仰之躍的姿態選擇自我了結。
這部《信條:刺殺者覺悟》除了描寫了一個時代的崛起以及一代人的迷茫之外,同時也借助主角的角度對民主的對錯得失做了深刻的思考,屬于中長篇的。
————
寫完《信條:刺殺者覺悟》的第一章《信仰之躍》后,成余暉并沒打算一鼓作氣的把這本書寫完。
反而是掏出了一本《三國演義》來翻譯,在半島有翻譯本的《三國志》,非常暢銷,但是并沒有人翻譯《三國演義》。
對于大陸的三國歷史,半島人非常喜歡,基本上拉來個上過學的半島人就能聊一聊三國,不過你要是用《三國演義》和他聊,那可能就聊不到一塊了。
成余暉打算陸續的把大陸的四大名著以及其他文學作品都翻譯過來,甚至打算等自己有了后代,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了,那就用余生的時間把《二十四史》也都翻譯過來。
所以即使半島已經有了翻譯版的《三國志》,成余暉也會再翻譯一版《三國志》,主要是現有的這版譯本《三國志》并不能讓成余暉滿意,即使這個譯本收到了半島很高的贊譽且銷量很高。
前幾天文化部已經公布了《景福宮》開篇的詩歌《金達萊花》為學生必背必考篇目,被收錄到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新版文學教材中,成余暉以后也是一位被學生們咬牙切齒的存在了,蛋疼的是他下學期也要學自己的文章。
————
整個6月到7月,成余暉一共做了三件事,甚至其中一件事對他整個人生都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第一件事,在6月中旬的時候參加了《全國歌唱大賽》的半決賽,唱了抒情版的《一天一天》,《一天一天》的曲風即使是抒情版本也和時下的音樂風格有很大的差別。
這對在場的音樂人都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好在《一天一天》的音樂質量還是不用質疑的,確實是非常好的作品,在成余暉近乎完美的演繹下,優勢勝出,在和評委們的對話環節,還講了講關于《一天一天》這首歌里面的故事。
作為主持人的李秀滿對這首歌是最為推崇的,他甚至建議成余暉錄制專輯,要為這首歌拍攝MV,他愿意出一部分錢以及提供專業設備等等。
《一天一天》之前,李秀滿就對成余暉比較友好親近,他是一個愛才的人,因為李文世想要翻唱《紅霞》的緣故,李秀滿替他出面和成余暉接觸的比較多,《一天一天》出來之后,李秀滿就把成余暉視為知己了,甚至邀請成余暉到他經營的咖啡廳聊音樂。
兩人對音樂節的看法不謀而合,李秀滿向成余暉講述了他的創業計劃但是苦于資金不足,同時也缺乏專業人才,而成余暉則向李秀滿表示資金的問題他來解決,創作方面也不是問題,甚至因為搭上了林權澤這邊,圈子內的資源也不少。
李秀滿有想法有眼光有能力但是沒資金沒資源,成余暉有錢有作品有資源但是沒時間沒精力,于是兩個人一拍即合,打算合作做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