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子怔了一下,踟躕不過眨眼之間便有了決意。
他搖頭沉聲道:“天意不可取,不可強奪。你們在這里等著,我去救他。”
他身量高大縱步幾個起落,人便到了李寇面前。
他在李寇身前三五步處站住腳,不敢再靠近半分。
他看到李寇驀然直起腰,彷佛一柄出鞘的斬馬刀。
那是個身上有好武藝的少年人!
李寇警覺至極,他瞧著那人,悄然橫一手擋在身前,一手貼著腰眼凝神戒備,口中緩緩道:“還有什么事?”
他說的是家鄉的方言,又說得緩慢。
那人聽個真切,連忙往后退三五步,搖著手遠遠看著,口中道:“小郎怕是寒邪入體,須要瞧大夫,且容我片刻,求一碗熱湯,只消捱過今夜,到天明了才好求大夫去。”
說完,那人飛身一躍跳到了高處。
李寇這才看到這里竟是一座橋下,橋墩乃是巨石,橋上但見檁子麥草桿子,上頭又有木刻石雕,想是一個河道低洼處。
他看著那人自河堤上徑直去敲一戶人家門扉,想起方才那人一跳足有三五尺,借力躍上足有丈許的河堤,心中又道:“他也是個練家子。”
那一縱非常年練武之人不能為之。
借著這工夫李寇飛快熟悉周遭的環境,頭頂是橋,腳下是河,河水已經結冰,寬不過丈許,但那河道卻有五六丈之寬,河道里有點點火光,可見三五人一簇十多人一團,有墊著麥草桿蜷縮著睡覺的,有遠遠觀望著橋下的,有小孩子在哭,還有閑漢不耐煩喝叱。
河堤兩岸人家,似乎是大戶,院墻高聳,屋檐連綿,門頭挑著燈籠,院墻上人影憧憧。
忽然,河道里某處篝火一跳,河堤上有一抹寒光閃過。
李寇心下吃驚,篤定那是武器寒芒。
只怕河堤上有軍兵提防著河道里的人。
李寇閃身欲退往橋墩后頭,又見橋墩上一張字報。
李寇連忙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張官府的告示。
告示云:
涇原路帥司、渭州州府告流民及渭州官民人等,歲寒匪災,本州已知悉矣,諸眾不可造次,一體聽大小節級使喚,勿得隨意聚眾,此告。
涇原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知渭州軍州事折可適
同知渭州某某
渭州軍事判官某某
走馬承受某某
大觀三年一月十六
這都什么官職?
李寇細看十數遍才略微看懂沒有標點符號的告示。
“原來是渭州!”李寇心下幾乎可以完全斷定這就是故鄉了。
朝代幾乎也可以斷定,他歷史知識儲備雖然少但他知道一點,家鄉在北宋時期是抗擊西夏的前沿陣地,北宋涇原路帥司府就在這里,而這位叫折可適的官銜兒一大堆的人,大概是北宋的西軍名將折家將的某一位。
知道這點歷史知識還是因為他知道楊家將里的佘太君,這位佘太君其實應該叫折太君才對。
可是大觀三年是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