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據關中的漢王與六國盟主西楚霸王,在九州大地上,形成兩極之態。
雙雄爭霸之下,很容易讓人忽視其余弱小諸侯。
但是其余諸侯真的弱小嗎?
能在仙雄帝國奔潰的亂世之中崛起,即便有祖上支持,高人相助,各種助力,但也離不開自己的高度。
如果說項羽劉邦是兩枚大日,其余諸侯就是幾輪明月高懸,而各路草頭王是匆匆劃過的流星,閃耀卻不長久。
當大日相對持的時候,明月的力量,可以成為天平上決定勝負的砝碼。
楚王設宴,漢王同邀,齊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的諸侯,紛紛趕往赴宴。
幾大諸侯,或乘蛟龍車,或坐巨鯨,或乘仙鶴……出行奢靡華麗,向外人彰顯自己的諸侯風采。
唯有一位王者,韓王信出身卑微,卻不享受富貴,不忘根基,時常與百姓軍士同居,靠著這一份魅力,在亂世之中復興韓王。
韓王信行走在街道旁,身后只有一位老者跟隨,神色焦急,顯然不安。
韓王信打量四周,暗暗點頭,回首一看老者,淡然一笑道:“鱗公,我都不急,你著什么急啊。”
鱗公快步上前,嘆息一口氣,低聲道:“王上,白龍魚服最為危險,況且這還在漢地,這里是漢王的地盤。”
“您若是有一點不測,咱們韓國不穩啊。”
韓王信搖頭道:“韓國之中,我修行最高,如果有人殺我,就算躲在軍營之中,也只是耗時間罷了。”
“況且,這里是漢王的地盤,咱們日后的大敵,如果不深入了解敵人,怎么擊敗敵人。”
鱗公欲言又止,在軍帳中就算打不過,也可用人命堆集逃跑時間,普通士兵的性命么能跟韓王相提并論。
但是韓王信一意孤行,自管自走,無奈之下,鱗公只能先跟隨而去。
洛風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定下法律,這一例子推行漢國上下。
除了殺人盜竊,祭祀耕種這些大事,漢國官府一概不管,采取道家學問,任由民間修養生息,頗有幾分黃老無為之象。
一段時間下來,民間恢復幾分元氣,娛樂設施也重新推出。
其中說書唱戲,這一類漢庭直接掌控的行業,復蘇最快。
漢王信走著走著就來到一間大院,兩側掛著牌匾,上書: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道走中央。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里面吱呀吱呀的唱戲,說書唱戲流傳仙雄五千年,韓王信自然也不陌生,好奇之下,帶著鱗公走了進去。
中央一方大臺子,下方三五成群的觀眾,有普通百姓,也是商人士子,有站著的,也有坐的。
韓王信進來,登上二樓雅座,正好唱到漢王進關中這一段戲,旁白念詞頓時響起。
“這才是人生難預料,金沙轉起入咸陽。我言那前程錦繡非我要,那答到鑾駕盧薄早擺好。幾千年載閑居外藩怎知曉,今日里紫袍換蟒袍。”
“本擬青山直鉤釣,怎入太阿樓閣高。非是我謙虛作孤傲,另擇賢良請明高。關中傳看今坻抄,方知父老決定了。”
“約法三章定大道,收復民心登大寶,君人主勿要再牢騷,順天命安人心作舜堯……”
吱呀吱呀唱起來,韓王信神色一變,一側的鱗公也是冷哼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