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金融系一位教授經過多方查找統計后,將范連城那些擺在明面上的投資,做成課件在課堂上展示,當文件流傳到網上后,直接沖上搜索量首位,預計高達六七十億的利潤,著實刺激到了所有人的神經。
酸言酸語說他底子好,靠家里才成功的人不少,夸他有能力的也多,不管怎么樣,范連城確實又一次出了個大風頭,成了提到金融危機時候經常附帶提起的人物。
手下風投私募基金的經理,征求完范連城意見后,對外放出風聲說“范氏基金”和“范氏·高盛基金”都對外接受私募投資,主營中小型初創企業風投業務,并且提供不同的方案進行選擇。
一種是正常私募,自負盈虧,公司幫忙理財收取一定管理費、手續費。
另一種則是承諾保本、保底的私募基金,只設置封閉期,沒有管理費,承諾保本或者保底收益的同時,在利潤上提取一定抽成,按照年化保底收益不同,抽成也不同,保底越高,公司抽成比例越高,除此之外還有信托產品。
后者變相來看,其實等于也是從客戶手上借錢,從當天低迷股市表現來看,對于中長期走勢范連城比較有信心。
名聲擺在那,再加上和高盛、紅杉等國際資本巨頭保持合作,消息一出電話就從各地打過來,光是老范幾位朋友就聯手拿了差不多八個億出來,交給范連城幫忙運作,以至于銀行專門打電話給范連城,以為他又從哪掙到了錢。
-------------------------------------
身為老板的范連城沒怎么管,很多事都是手下幫忙處理,偶爾遇到些資金規模五千萬往上的大客戶,范連城才親自出面接待。
例如今天來了位礦老板,平日里在北邊挖煤,生意規模比葛俊發家略小,但也僅僅只是“略小”而已,聽介紹人葛俊發所說,身價也有個二三十億。
跨入門檻會發現國內有錢人很多。
這會兒跟外號叫做朱三爺的礦老板聊天,朱三爺個頭不高,身材發福,面向瞧著挺和藹,剃了個桃形頭,腳上穿布鞋,手腕戴著串小核桃。
白手起家的人,誰還沒點能耐,僅僅也只是瞧著憨而已,此刻朱三爺坐在黃浦江邊上,身后就是范連城那兩間當成辦公室的商鋪,對范連城說道:
“我聽葛老板家那小子提起,專程大老遠開車過來,也算是探探路,你這投資要是靠譜,我們那地方別看沒這城出名,手上有閑錢投資的真不少。
經常有人變著法子找我要投資,被騙過幾次后真是怕了,自己組建個小團隊幫忙選股票,說起來都是什么什么專家、股評大師、牛散,前年往股市里投了差不多五個億,現在就還剩一億,不是在炫耀,死在中油上的也有我一個,死在鋁業上的也有我一個。
哎,理財圈子真他娘的亂,左扒一層皮,右扒一層皮,哪怕有座金山也撐不住,小范總你這我倒是不擔心,畢竟都富成這樣了,跟那些個看到錢就親娘不認的騙子們不同,我的這筆錢可就拜托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