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和劇組有個訪談,到時候我和他說下,然后剩下的你跟他談。”
“嗯,行。”
郭凡點點頭,雖然鄧朝接連兩部電影大賣,片酬肯定會大漲,不過《127小時》這種小成本電影的片酬通常會低點。
主要還是大家都是熟人,這拍戲就可以免了很多麻煩了。
這兩部電影也差不多就這么定下來了,他們又問起了李謙的下一部電影。
“對了老大,那你呢,準備什么時候拍下一部電影?”
“我不急,等《生死頻率》票房破億了,然后休息幾天再去準備,而且馬上也過年了。”
“那老大你已經有了想法嗎,是什么類型?還會懸疑類的?”
“我覺得老大你可以繼續拍科幻片,拍真正的科幻片。”
“算是真正的科幻片吧,到時候再說吧,先不談這個,這段時間累的半死,我先回去休息了,你們忙你們的。”
雖然都很好奇,不過電影上映前后李謙也確實夠辛苦的,他們也沒有追問。
反正李謙是個快槍手,一部電影接一部地拍,估計很快就會知道了。
離開工作室,佟莉雅倒是好奇地問了起來,“你要拍真正的科幻片嗎,像好萊塢大片那樣的?”
“我哪有那個錢啊。”
李謙搖搖頭,“就算《生死頻率》票房破億,我也就能分不到2000萬,加上本來的資金也遠遠不夠拍大片,何況《大白鯊》的續集搬上大銀幕,預算比第一部網大也要高得多,大銀幕的特效要求和網大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網大的特效,再簡單不過了,畢竟就是在電腦屏幕上播放的,和大銀幕根本沒法比。
同樣的鏡頭,如果要做到合格的標準,網大可能頂多幾十萬搞定,大銀幕最起碼要翻幾番,甚至翻上十倍都不稀奇。
“那跟《生死頻率》一樣嗎,主要以懸疑為主?”
佟莉雅又想起李謙過去兩部電影,《狙擊電話亭》、《大白鯊》也都是滿滿的懸疑色彩。
“同樣是小成本,不過差別很大,最起碼這次是真正的科幻片,而且內核也不一樣。”
李謙想了想那個故事,有些傷感,“《生死頻率》是個暖心治愈的故事,而那個故事,有些相反,講的是孤獨和傷感。”
“孤獨?”
......
(補昨天的,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