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多數人沒那么容易被忽悠住。
只是一時間沒想好該怎么問了。
中傳有兩大傳統,其中之一就是哄臺。
在京城高校之中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你能在中傳小禮堂的舞臺上站一分鐘,那么你就能在人民大會堂站上一個小時!
雖然有些夸張了,不過中傳的學生毒舌可見一斑,心理素質一般的人在臺上很容易被他們弄的下不來臺。
有次校園歌手比賽,有個霓虹留學生參加比賽,剛開始臺下少數人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唱了幾句發現會的人太少,最后差不多全場一起起立高唱國歌,把那留學生的聲音給淹沒了。
有個小姑娘唱《明天我要嫁給你了》,結果底下一群人人就很大聲音的用婚禮進行曲的調子唱“傻B了吧,結婚了吧,一個人賺錢兩個人花.....”
傳統不能丟,很快,又有個男生有些敬佩地看著李謙。
“李導您好,我們都很喜歡你之前的三部電影。”
李謙點頭微笑,“謝謝。”
然而,臺下一群人大聲喊,“你還真信啊!”
我特么......
“李導你好,我覺得《生死頻率》的劇情過于俗套了,而且結局也讓整部電影變成了一部平庸之作,完全浪費了這個題材,失去了探討人生、命運的意義,完全成了想當然的幻想,太過理想化了。”
李謙點點頭,“這位同學說的不錯。”
臺下學生們有些驚訝,李謙這么謙虛的嗎,這么容易就承認自己的不足。
看樣子新聞果然是不能信的啊,要不是很看到了本人,還真以為是那種張揚自傲的人。
果然人如其名,謙虛。
不過,李謙接著又道,“《生死頻率》其實就是一個借著時空連接的噱頭,講一個俗套的親情的故事,我也沒有在這部電影里講什么人生和命運。”
“我想展現的是父子親情,和通過奮斗、努力,去改變自己以及自己一家人的未來,很理想化的一個想法,雖然現實中努力不一定有收獲。”
.....
自己說自己的電影很俗套,這讓同學們不知道怎么接了。
現在哪個導演不是張口閉口把藝術掛在嘴邊,就算馬小剛,以前拍那些賀歲喜劇,也都會說是為了表現什么小人物、都市邊緣人的喜怒哀樂,折射平頭老百姓的生存處境。
反正就是,老紙也是講藝術的、有追求的。
到了李謙這里,反而不談藝術了,不談電影要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含義了。
“李導不覺得自己太過功利了嗎?俗套的電影是沒有文化內涵的!”
“我只是想拍大多數觀眾喜聞樂見的故事,排除萬難闔家團圓,就是其中之一。”
李謙笑笑,又道,“如果說這是功利的話,那剛才有人問我,怎么通過一部網大去賺300萬,張口就是要賺幾百萬,算不算你功利呢,為什么沒有人問我怎么樣拍出更富有內涵的電影?”
......
跟這些同齡人聊天還挺有趣的,反正李謙既不立牌坊,也不要維持成功者、前輩的形象。
要不是李謙在臺上,他們在臺下,言辭就沒這么平和了,那李謙就該罵起人了。
難得有這么輕松的活動,這些人可比路演時的觀眾難應付多了,那些電影愛好者各個閱片無數,知識儲備量還豐富,甚至其中有時候會隱藏一些大佬,有時候難以招架就只能隨便應付過去了。
而退場的時候,很多人還有些遺憾,讓李謙就這么從中傳的大禮堂全身而退。
不過還是不少學生,來要簽名,然后劇組也和他們合影留念。
接下來的時間里,李謙又帶劇組參加了一個薪浪的專訪,基本上是結束了《生死頻率》的宣傳。
而電影的放映也進入了尾聲。
1月28號,過去一周,《生死頻率》拿到了850萬票房,上映29天總票房高達9610萬。
2月5號,過去八天,《生死頻率》將將拿到400萬票房,總票房達到1.001億元,正式突破億元大關。
上映37天,跨越12、1、2三月,《生死頻率》終于破億。
而李謙,也成功晉升億元俱樂部導演!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