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克隆人都能做到自我犧牲,也算是一個反諷,嘲諷那些人類,為電影增加了一些高大上的意義。
機器人過年的時候已經找了呂恩泰配音,說話沒有感情,但是要能聽出感情的機器人的配音,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機器人本身是沒有情緒的,而且也沒有一張人類的臉,能夠通過面部表情,得知他說話時的情緒。
這個聲音,不能是冷冰冰的,要帶有些磁性、渾厚的聲音,這種聲音哪怕說的時候不帶感情,但是聽著就有一種暖心的感覺。
而呂恩泰在牛津進修過莎翁的戲劇,莎士比亞的戲劇語言類似詩化的語言,具有很強的抒情性。
倒不是說要用莎士比亞戲劇的臺詞方式來配這個機器人,那肯定不行,只不過那種風格的語言,特有的抒情性,對配音有些幫助。
要讓說出來沒有感情的臺詞,觀眾從中去感受到一個機器人內心情感的變化。
而作為科幻電影的另一方面,特效永遠是繞不過去的。
原版的特效并不麻煩,不知道是缺錢還是為什么,那特效幾乎跟沒有都差不多,都是些簡單的模型。
畢竟是科幻片,要有科幻感、科技感,要讓觀眾立即就代入到背景中。
而且并沒有特別復雜的特效,就算做好一點,花費也不會太大。
那,最重要的就是演員。
一人分飾兩角,而且多數時間兩個克隆人還要同框,出現在一個鏡頭里,其中還有不少兩個人都是正面的鏡頭。
兩個克隆人,雖然都植入了同一個人的記憶,但確實性格、脾氣完全不一樣的人。
而且身體狀況都不一樣,一個已經大限將至,一個才剛剛被激活。
演員是大難題,李謙一時間也沒有合適的人選,只能試鏡了。
不過不用那么著急,這部電影場景非常少,一個月出頭拍完應該問題不大,特效主要是做些模型,以及后期的渲染。
而且,還得找一個執行導演,沒個助手可不好搞。
李謙就讓光羨幫自己發了個招募執行導演的告示,找個合適的助手。
緊接著,李謙就飛往瓊島,去看看《大白鯊:復仇》劇組的拍攝情況,貌似并不是很順利。
同行的還有佟莉雅,這段時間李謙忙著寫劇本,兩人相處的時間也少,難得李謙不忙了,也要一起去,順便在瓊島逛逛。
在飛機上,佟莉雅花了點時間,把《月球》的劇本看完,大受震動。
“李謙,你還說這是一部孤獨的電影,明明很感動啊。”
“哪里不孤獨了,不能光看一兩段劇情啊。”
“這一段劇情寫的太好了,克隆人6號一開始從故障車里把克隆人5號抱回來,最后瀕死的克隆人5號為了混淆人類的視線,甘愿去送死,克隆人6號又把克隆人5號從基地抱回到故障車上。”
佟莉雅有些傷感地說著,“他抱回他救活了他,最后卻又抱著他走向死亡,太感人了!”
“怎么從你嘴里說出來,就有點不對勁呢。”
李謙沒有來感覺到一陣惡寒,“好像成了科幻**。”
而且還是兩個一模一樣的克隆人,那豈不是......
佟莉雅白了他一眼,“你想哪去了,我就是覺得很感動啊,還有最后故障車里的克隆人5號望著克隆人6號乘坐的飛船離開月球,慢慢地閉上了雙眼,拍出來也肯定很感動!”
“這是最后的情緒爆發了了,要是不能感動觀眾,那不就是白瞎了。”
“那你打算找誰來拍啊,一人分飾兩角,還是兩個長得一樣,性格完全不一樣的人。”佟莉雅問道。
“沒有合適的人選,慢慢看吧,時間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