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聽說嗎?”
大光頭急匆匆地過來,天這么熱,出了一身汗。
灌了一大口水,差點沒被嗆道,咳嗽兩聲才道,“李謙在征集電影項目,咱們的投資有著落了。”
“李謙?”
“就《生死頻率》的導演啊,過去一年最火的那個導演,昨天在《大白鯊:復仇》的慶功發布會上,通過媒體說要尋找電影項目,扶持新人導演。”
......
超陽區金盞鄉皮村,一棟兩層平房里。
一家工作室里突然被一聲大喊打破了寧靜。
“老田,快,把咱們之前那個劇本找出來,整理一下,發這個的郵箱里。”
被喊到的年輕人“史老大,怎么了?”
“看新聞,李謙在找電影項目投資,你把劇本和策劃書都發這個郵箱里。”
.......
京城電影學院。
“李謙在找電影項目了!”
“我靠,真的假的!”
“機會來了!”
“我準備了兩年的劇本終于要派上用處了!”
“齊玉昆、郭凡兩個沒有學過導演的人,都能被李謙看中,這次我的處女作的投資又著落了!”
......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全國各地很多地方,想不說投資的事,光是李謙這億元票房導演的身份,就足以讓所有有志于電影行業的人趨之若鶩。
更何況,李謙手下兩個執行導演、副導演,第一部電影全都票房大賣。
其中肯定少不了李謙的指導,要是自己的項目也能被看中,那比單純的投資可要有用多了。
李謙公布出去的那個用來收稿的郵箱,不到兩天時間,就收到了13份劇本,其中有個別還帶著一份吹上天了的計劃書。
之后三天,更是直接收到近三十分劇本,其中一半都帶有一份詳細的策劃方案。
這五天里,李謙讓齊玉昆、郭凡兩人篩選了一下,兩人都PASS的項目也就直接丟一邊,只要有一個人看好的,都留給李謙來過目。
最終,40個項目,40份劇本,發到李謙郵箱里的,就只剩下8份了。
李謙先都挨個個地看了一下,那些吹的天花亂墜的策劃案直接無視,只看劇本。
雖然電影的好壞不是由劇本決定的,不過并不是說電影劇本就不重要了。
畢竟分鏡也是以劇本為基礎寫的,通常一部電影的整體劇情,還是和原本的劇本一樣,導演二次創作的時候,都不會改變這個大方向。
當然,也有個例,有的導演對劇本進行再創作,寫著寫著就跟原本的劇本沒多大關系了。
最花了點時間看完,竟然還真讓李謙有了收獲。
《人在囧途》,圣唐工作室。
《夜店》,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