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決定自己單干的李謙,打算以后多多注意一下互聯網一些新興行業,畢竟從那些影視劇里,不難看出,以后是全民上網的網絡時代,電影的宣傳重點估計也要轉到網絡上了。
沒錯,考慮了這么幾天,李謙打算再另外成立一家影視公司。
自己的片子,不管找哪家公司合作,都不愿意讓對方把大頭拿走,那辛辛苦苦到頭來成了幫別人打工。
不是錢不錢的事,一部電影賺的夠多了,但是自己拍出來的片子,讓別人拿大頭,就很不爽。
王長天會紅了眼,換了于東和其他人照樣會,一開始合作蜜月期肯定沒問題,但是次數多了,他肯定也會覺得自己出力多,不甘心拿這么一點。
無解的問題,馬小剛、張一謀要是自己的片子自己拿大頭,估計早就和黃忠軍、張韋平翻臉了。
那么,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干自己的。
不過,得解決發行和宣傳的問題,這可是大麻煩,而且這方面李謙沒有任何資源。
院線、影院、電視臺、紙媒、地面海報投送、四大門戶網站、各種網絡媒體......
想想就頭大,而且這么搞的話,又當導演又當老板,要累死人啊。
李謙對當老板沒興趣,公司規模越大,就事越多,還得拍戲,那一年到頭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了,太沒意思了。
錢也不缺,加上《月球》的收入,去年一年賺了幾千萬。
好像又矛盾了,又要開公司自己干,又不想管那么多事。
有錢有權要自由,不用費心出力,哪里那么好的事啊。
那就把發行和宣傳外包出去?
就跟很多企業一樣,自己只做研發、設計,制造業務從公司剝離,甚至舍棄制造業務,全都丟給其他公司。
好萊塢特效公司很多時候就負責最核心的東西,那些流水線般的工作,統統都外包給了更便宜的南棒、內地,甚至印渡。
不過也不能交給華陽和伯納,那跟和光羨合作沒有任何區別。
見過華為的工廠給中興代工的?
那就得找只能做宣傳、發行,并且不具備單獨制作優秀電影的公司,不限于影視公司。
把宣傳和發行分開交給其他公司做,最好是并購、入股,占據一定股份,保留他們的管理團隊,讓他們給自己打工,既能掌控的了,又不用插手他們的運營,去管那么多事。
不過實施起來也是大難題,太過理想化了。
麻煩啊,不就是想能管事但是不管事、不干活、又賺錢、絕對自由嘛,這么簡單的四個要求而已。
多樸素的想法,又沒有跟小時候一樣想當超人、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