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煒的女兒被霓虹人扔出窗外,本來孩子的死是最容易打動人心的,結果之前范煒去像霓虹人高密,導致難民營的軍人被殺,這種時候觀眾很難站在范煒的角度。
不知道是有心還是無意,不是蠢就是壞。
施暴者就拉了一個虛構的具有人性的角色出來重點展現,而受害者還給他們設定一個該死的原因,所表現出來的大多數受害者,好像該死一樣。
面對鋪天蓋地的罵聲,盧釧也不停地回應觀眾,挨個個地解釋電影里一個個鏡頭的深層含義。
反正意思就是,我拍的不是這個意思,觀眾都理解錯了,你們都聽我說,我說的就是我要表達的,看不懂再去看一遍。
華國大約是世界上出誤解電影最多的國家之一了。
每部電影不是電影自己說話,都要導演跳出來告訴大家,你們應該怎么來看這部電影。
不知道這算是我們全民欣賞水平太低。
還是導演太失敗,敘事混亂,觀點曖昧,表現模糊,故弄玄虛,一塌糊涂。
好像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一些嘴硬的導演,總是習慣性地把電影的失敗歸咎于觀眾看不懂,以此來安慰自己。
上映之前還宣傳是華語版的《辛德勒名單》,臉都不要了,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不會覺得這是一個級別的電影。
電影市場因為《金陵!金陵!》而異常火爆,所有媒體、影評人、觀眾都在討論這部電影,吵得不可開價。
......
26日下午,一年一度的京城大學生電影節,就在一片喧囂中迎來了頒獎典禮。
李謙也抽出時間來了一趟,《月球》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視覺效果,五項提名,基本上能拿的提名都拿了。
不光是《月球》,郭凡和齊玉昆也來了,《大白鯊2》拿了最佳處女作、最佳視覺效果兩個提名,《127小時》也拿了最佳處女作提名,以及鄧朝的影帝提名。
紅毯入口處,三個劇組聚在一起,成了現場提名最多的一群人。
人多勢眾,讓其他劇組側目不已。
《畫皮》、《葉問》、《非誠勿擾》、《梅蘭芳》、《李米的猜想》這幾部大熱電影也到了,各自和熟悉的人湊在一堆。
這年大學生電影節,也算是這么多年最熱鬧的一次。
望著被簇擁在中間的李謙,其他導演也不禁投來目光。
25歲,2.6億票房,堪稱妖孽。
程凱哥第一次見到李謙,賀歲檔那點不舒服也丟腦后去了,現在只剩好奇。
而馬小剛,向李謙這邊看了一眼,又低頭沉思,不知道在想什么。
不光是各個導演,現場的眾多演員們,不管是一線還是幾線,都頻頻朝那邊看去。
現場這些演員,除了鄧朝、孫麗之外,也就陳昆去工作室試了一次鏡,其他人都沒有人和李謙接觸過,對這么一位迅速崛起的導演,還是完全陌生的。
這還是李謙第一次在自己電影首映式以外的場合,成為關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