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就當省幾十塊錢了,看這種片子,還不如去把以前的感動華國的視頻都看一遍呢,里面不比什么藥神偉大嘛,人家都還是真實的。”
“你們傻逼嘛,這么明顯瞎編的東西也去信,李謙腦洞那么大,什么創意沒有,會拍這種片子?”
“其實我覺得吧,就算這個梗概是真的又怎么樣,又不是全部劇本,《唐汕大地震》的梗概不也一樣,唐汕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跡生還,后被我軍收養,母女、姐弟從此天各一方,直到32年后的文川大地震,他們的生命軌跡才重新走到一起。這一看也是個狗血的不能再狗血的故事,電影不拍的很好嗎。”
......
觀眾對各路媒體報道的電影梗概將信將疑,哪怕是相信媒體報道的電影內容,也是反映不一。
哪怕有了前面四部電影為基礎,也還是有些觀眾對李謙的新片持懷疑態度。
正在金陵戴家巷現場勘察外景地的李謙,對各種看法也不以為意。
這不算什么,國內觀眾對那種高大全的現實題材電影意見很大,04年那會有一部《張思德》,拍的非常好的一部主旋律電影,雖然是政府任務,但是不像大部分主旋律電影那么空洞,那個木訥的大齡未婚做事不吭聲的張思德也有血有肉。
好像賣了4000萬票房,超過了一種大片,如此更好的票房,也引來了各種質疑聲和罵聲。
各種包場,學校組織學生去看確實是有,但是電影確實拍的好。
不過絕大多數人沒看過,一看主旋律電影,賣了四千萬電影,那還等什么,根本不想那么多,直接走程序開噴就完事。
非商業向的主旋律電影大賣就是原罪,但要是就那么點可憐的票房,又有人罵這個行業病態,罵觀眾了。
現實就是這么奇怪,所以李謙已經做好了電影上映之前觀眾不理解的準備了。
不過還好,大部分觀眾還是選擇無條件相信自己的,比馬小剛第一次拍主旋律電影《集結號》的時候強多了,那時候質疑的人可不少。
李謙也沒有繼續關心,接著把金陵走了個遍。
昨天他已經去了魔都,電影的背景是2002年,那位李公子上任諾華的前一年,距離現在過去了十年。
十年放在國外沒什么,五十年前的紐約現在都可以去紐約實地拍攝,但是國內不行。
十年,基本上對于一二線城市來說,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魔都倒是也有很多十年前的街道、建筑,但畢竟是內地前二的大都市,很多事情太麻煩了。
之前拍《我是傳奇》,雖然允許實地拍,但是限制太多了,經常黑白顛倒,一天跑好幾個地方,有時候在路上的時間都快趕上拍攝的時間了。
退而求其實,今天來金陵把外景組勘察的一些地方走了一圈之后,李謙基本就確定了外景地點。
大部分外景在金陵拍攝,然后魔都嗨喲小部分,國內的外景基本就這兩個城市了,攝影棚內的戲還是在懷柔。
至于印渡,李謙就不去了,印渡那幾場外景并沒有太具體的要求。
金陵這邊有張軍去和當地各個街道協調,李謙就返回了京城,繼續未完成的分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