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慢慢看吧,約了騰導和編劇過幾天再討論。”佟莉雅有些好奇道,“對了,王晶華不是得罪過你嘛,投資這部劇你怎么不把她的演員換了?”
“你不想和文樟搭戲?”李謙不解道。
“那倒不是。”佟莉雅搖搖頭,“他比我大兩屆,在學校也認識,不過我們那些同學都說,這兩年他越來越狂了,以前在學校都只是性格有些痞痞的而已。”
“他狂任他狂吧,在你面前狂不起來,劇組到時候會派制片人過去,主要是騰華滔之前已經確定了男女主角,他跟文樟也是好朋友,非要文樟演男主角,我也尊重創作者的意愿,畢竟是他自己的片子。”
文樟倒是個可塑性挺強的演員,新生代男演員比他厲害的還真不好說,胡戈還不一定比他強。
換不換也無所謂,他也確實非常適合王小賤這個角色。
......
就在李謙一心一意忙著《我不是藥神》的籌備工作時,從二月底開始,各大公司花了點小錢,在網絡上制造出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已經維持了好幾天了。
雖然大部分觀眾還是對李謙的新片保持期待的,不過依然又不少觀眾質疑李謙轉行拍現實題材,還是醫藥這種不管國內外都沒有大火先例的題材。
其中還夾雜著一些比較難聽的的聲音。
“什么現實題材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估計是跟《唐汕大地震》一樣,一個靠災區人民的悲痛,一個靠白血病人賣慘博同情的片子。”
“發癌癥病人的財,李謙也好意思,跟馬小剛一個德行!”
“李謙估計是被招安了,拍個感動中華人物出來,還藥神呢,真那么神還會有那么多看不起病的人嗎!”
“好好的拍商業大片不行嗎,非要去搞歪門邪道,消費快死的癌癥病人,騙一波眼淚自己發財!”
“哎,現在的導演一個個成什么樣了,馬小剛消費災區人民,李謙消費將死的癌癥病人,張一謀拍的《金陵十三釵》也是消費死難的三十萬金陵同胞,簡直惡心!”
......
雖然各個公司動作不大,不過這些比較難聽的聲音還是經常能看到。
不過他們顯然也不是齊心的,不光李謙,順帶著把去年暑假毀譽參半的馬小剛拉出來鞭尸,還順便把張一謀也罵上了。
李謙也沒有澄清的意思,讓公司不用管,杜洋也就沒有什么動作。
他們也沒有像各個公司猜測的那樣擔心,甚至還有些悠哉。
經過兩個月之后,公司走上正軌,該擴張的地網和網絡營銷團隊在擴張,制片團隊也在籌備幾部片子。
公司高管,有一個算一個,對李謙的《我不是藥神》根本沒有一絲擔心。
杜洋和鐘莉芳都還有公司說笑呢。
“有些人吶,是永遠不會長教訓,說不定李導下一部電影再換一個題材,還會有人在那唱衰呢。”
鐘莉芳笑笑,“其實作為對手,他們潛意識里就希望看到李導的失敗,自然而然的想法會受影響了,也不奇怪,等電影上映之后又會清醒起來,接著下一部電影又繼續這樣。”
人都是主觀性的生物,即便再理智,也不免受了自己潛意識希望的想法說影響,只要有一點點因素能支撐他們唱衰李謙,就會無限放大這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