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也得罪不起李謙。
就算拍完《海洋天堂》之后,他喊李聯杰“杰老爸”,有了靠山,李謙也不是他能得罪的起的。
總之,劇組見面討論劇情還是很融洽的。
結束之后,騰華滔也回去再琢磨琢磨自己的劇本,前段時間和李謙討論了之后,也讓他收獲很多,
本意是拍一部中產階級的愛情,處處透著小資,連餐廳服務員都是彬彬有禮的臉譜化形象,是平常人理想中的,不會有房、車、柴米油鹽這些困擾的生活、愛情,和剛拍完的電視劇《裸婚時代》是兩個極端。
不過李謙建議,也不要太脫離普通群眾了,要控制在一個普通人觸手可及的高度,看起來好像自己努努力就能擁有的。
而且,李謙也給了很多細節上的建議,不愧是商業大導演,這方面的眼光讓騰華滔佩服不已。
不過,回到家椅子還沒坐熱,就接到了黃忠磊的電話,約他去酒莊,開了瓶好酒。
騰華滔一張大圓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有些淡漠,問他們要錢的時候各種應付,自己找到投資了卻時不時地找過來,不是喝酒就是打球、開趴體。
......
時間一天天過去,三月份已經過半,李謙也結束了短暫的休息時間,投入到新一輪的工作中了。
開拍之前,先召集主創開會,聊一聊片子怎么拍。
“《我不是藥神》的調性和風格先前就已經確定了,采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保持現實主義的調性,盡量從現實中抽離,少修飾重真實。”
電影的調性,是首先要確定的,每部電影創作初就要確定的方向,沿著這個方向走,攝影、燈光、人物表演、布景等等都要符合。
甚至連海報,都是不同的。
《我不是藥神》已經拍了一張宣傳海報,也算是定妝,字體采用手寫,手寫的字體給人一種親切感,這就是基于電影調性決定的。
“那我們是以人為主,還是以故事為主?”攝影指導張忠華琢磨道。
“當然是以人為主了,要不然精心設計的人物形象豈不是白搭了。”李謙笑笑。
電影里幾位主演的人物扮相,都是擬動物化的,程勇擬為斷牙的野豬,黃毛是憤怒的猴子,呂受益是卑微的浣熊,醫藥代表就是精明的杜賓犬。
這些都是很精細的東西,包括演員們的打扮。
程勇一開始的服裝有了大量的線條、方塊和花,漸漸變成冷色系,變成有領的衣服,越來越嚴肅。
鞋子也從皮涼鞋或者拖鞋,漸漸變成了皮鞋,把穿涼鞋的一個人,變成一個穿靴子的人,精神氣質是完全不同的。
劉思慧作為女性,變化是最明顯的,發型從酒紅色慢慢變成了黑、長、直,衣服從最初有很多動物元素,比如說豹紋的風衣、蟒蛇皮的褲子,慢慢變成趨同于嚴肅的形象。
就連張長林,為了契合人物在電影里的變化,一開始穿白大褂,西裝里面穿了一件紅色的毛衣,特別像一個人吐出一個紅色的舌頭,是一個吸血鬼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