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你快說說,我發現喜劇是最容易引起人共鳴的元素之一,打算也給我的電影里加一點進去。”
李謙無奈了,也簡單講了一句,“我這部電影里的喜劇元素,主要是那種略有低俗的市井元素來表現人物的環境和人物信息,這方面有趣且幽默,也并不僅僅為了制造笑料而幽默,其實也是對社會底層,尤其是白血病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在這個題材這樣用是很搭配的,也能讓比較沉重的電影始終保持著樂觀。”
看著郭凡還想問什么,李謙連忙制止了他,“別說話了,好好聽著,這是我們討論電影,不是給你解疑的,電影上映之后看看各種影評你就知道了,那些影評人絕對挖的特別深,全方位無死角的那種。”
郭凡識相地閉嘴了,總算可以回到正題。
“老張,攝影和燈光這方面是重點,運動、肩抗、跟隨鏡頭會比較多,還有新現實主義特征的鏡頭靠近演員。
色彩方面和大部分現實主義電影差不多,自然光為主,能少打燈就少打燈,色彩要有年代感,主要按黃-橙-藍-白四幕來,另外印渡和國內鏡頭也要有明顯的區分。
印渡的鏡頭要多彩有活力,因為那里代表著程勇和無數白血病人的希望,國內就要相對平實很多。
國內用阿萊攝影機,色彩比較平實,接近人眼的效果,鏡頭用庫克,有點微暖比較溫潤,印渡就用小紅,色彩相對飽和一點,配UP鏡頭,比較扎實清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東西基本上不用討論,李謙安排下去就行了。
“我明白。”張忠華點點頭,隨即又有些感慨大片,“小紅啊,07年咱們拍《狙擊電話亭》用的就是這個機子的第一代。”
一說起以前,郭凡也有些唏噓,“當時誰都沒想到,咱們從一個小網絡電影的劇組,能走到這個地步吧。”
突然開始感慨起來了,徐征和文幕野不知道該怎么接話,因為他們加入的時候,李謙已經成功了。
不過,回想一下李謙的導演生涯,短短四年時間就走到這個程度,堪稱神奇。
徐征也跟著感慨了起來,“07年RED數字攝影機剛剛推出,李導拍第一部網絡電影,到現在這個品牌數字攝影機的最新系列已經能夠運用在大銀幕上了,而李導也已經成了國內最好的導演了。”
“......”
還沒老呢,就在這感慨人生了。
李謙搖搖頭,笑道,“科技日新月異,當年的小紅都足夠上大銀幕了,算是劃時代的產品,咱們人總不能輸給機器,總得進步吧,國產電影也在進步,用心拍好電影就行了,咱們這部《我不是藥神》也將會是一部劃時代的電影!”
劃時代的電影?
李謙對自己新片如此高的評價,讓眾人側目不已。
“繼續吧,還有很多東西要講,也要規劃好前期的鏡頭怎么拍了。”
李謙沒有多說什么題外話,這個會得開一個星期,在分鏡頭劇本的基礎上,要要定好每一場戲怎么拍,保證片場直接就按照事先商定的來拍,這才能高效快捷地拍攝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