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悲劇嘛,說說啊?”
“你們自己看吧,特別感人。”
“是不是主要病人都去世了,主角賣藥被抓坐牢了?”
“差不多吧,徐征被抓了,黃博、胡戈都死了,我胡太可憐了!”
“我去...都死完了?這么黑暗?”
“不是黑暗向的,反正...好像沒有反派就是了,主要是感動,太感人了。”
......
同樣的場景發生在全國數十個城市,《我不是藥神》的點映規模很大,今天晚上全國一共要點映近四百場,基本上都是兩百人以上的大廳。
九點多了,基本上七點開始的第一場已經點映完了。
不過,在電影院里并沒有引起激烈的討論,畢竟剛看完,都沉浸在電影的氛圍中,尤其后半段實在有點揪心。
感人,這兩個字大概是其他觀眾最多聽到的兩個字吧。
九點半左右,第二場點映也即將開始。
不過,看了第一場點映的觀眾,回到家之后,也有一部分上網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當然,記者和影評人的動作最快,畢竟這是他們的工作。
十點鐘之后,微博和豆瓣等地方,開始有影評出來。
“2011年最佳電影,《我不是藥神》甚至可以競爭十年以來最好的電影,李謙是真正具有人文情懷的電影人!”
“這個作品我給滿分,這正是當今社會需要的電影,這才是真正的電影該有的樣子!”
“無法想象有一部電影能夠讓整個放映廳兩百多人都哭出來,沒有刻意的煽情,但是我們都哭了,之前有人說《我不是藥神》會是另一部《唐汕大地震》,但是我想說的是,《我不是藥神》要有誠意多了。”
“我不想對《我不是藥神》做過多的評價,這會是載入華語影史史冊的電影,我建議每個導演都應該看看,電影不單單是娛樂,也不只是追求藝術,它還能有更高的追求。”
“有些人絞盡腦汁地活下去,可老天不給他們機會,任何一次文明的歷史進程,都是由愷愷白骨堆砌而成,建議每一個人都去看看這部電影,活著真的很不容易,奮力前行吧。”
......
也看完點映回到家的李謙隨便上網看了看,微博上看到了一些影評人發的微博。
不過,基本上沒有長篇大論的影評,都是很簡單的幾句話,但是比任何解讀都要真實。
但凡點映之后立馬就出現一大堆長評影評的,從各個角度夸電影,想都不要想80%是假的。
然而是那種所有人來來回回就兩句太感人了、太精彩這種話,大概率反而是好電影。
因為,水軍通常不會這么搞,而收了錢的影評人也不會寫的這么簡單,他們會非常賣力,全方位地去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