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兩億票房,要5500萬美元以內的投資有錢賺。
2700萬美元以內投資的電影?
別扯淡了,這種片子要么是喜劇,要么是恐怖片。
而這兩個類型,在國內并不賣座。
國內觀眾大多只喜歡好萊塢大片,哪怕是高質量的喜劇和恐怖片,想賣一個億太難了,幾乎沒有。
這是找冤大頭呢?
“托馬斯先生,咱們還是談談《大白鯊3》的海外發行吧。”李謙連討價還價的想法都沒有,直接拒絕了。
這么干脆利落的拒絕,托馬斯倒是有些詫異。
據他了解,李謙的電影公司旗下有藝人經紀業務,一個演員能在好萊塢大片中得到五句臺詞的角色,那將是身價大增,光是通過代言都能大賺一筆了。
托馬斯道,“李導演,以你在華國的名氣,監制一部電影隨隨便便大賣三四億票房......”
糊弄鬼呢?
李謙沒興趣聽這小洋鬼子啰嗦,直接打斷了他的話,“去年一整年,票房破三億的只有《阿凡達》和《盜夢空間》兩部,托馬斯先生覺得好萊塢電影這么容易大賣三四億票房?”
“有李導演的名氣,我覺得非常有可能!”托馬斯一本正經地堅定道。
李謙搖搖頭,報出一個方案,“5%投資,50%國內票房收益,托馬斯先生也知道,好萊塢大片動輒上億美元的投資,5%已經是3000多萬人民幣了,想達到6000萬人民幣的收入,意味著票房至少1.8億,這個數字的進口電影一年都沒有幾部。”
托馬斯眉頭一皺,這直接就砍掉了一半。
以一億美元成本,兩億票房來算的話,合拍片的國內票房收入是6600萬,一半就是3300萬。
要是以進口片來算,那就是5000萬。
差了1700萬人民幣,而李謙所出的500萬美元,都有3000萬了。
用1700萬的收入換3000萬的成本,他們還是賺了。
托馬斯心里迅速算了個賬,還是劃得來的,又起到了推廣好萊塢電影的目的。
不過嘴上還是一副自己吃了大虧的模樣,和李謙扯了十多分鐘,才勉為其難地答應下來。
“那就按李導演說的來,我們愿意吃一點虧,為了以后長久的合作。”
雖然托馬斯說的那么勉強,不過李謙還是從他眼睛神看到了一絲興奮。
而且,那個傳奇影業的瑪麗,和華國分公司老總范南也一點意外都沒有。
范南就算了,瑪麗這個表情就奇怪了。
傳奇影業是制片公司,和華納合作了數年之久,一向是他們拍片,華納發行。
國內票房有他們一份,按理說這種事情不可能一聲不吭。
畢竟,好萊塢的制片公司可是被發行商剝削慘了,隨便做個賬,大賣也能做到賬面上虧損。
發行公司賺得盆滿缽盈,制片公司大賣卻虧本的例子屢見不鮮。
而國內市場,卻是難得算得上透明的地方,對于制片公司來說,這部分收入是絕對不會被發行方黑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