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最終在中影的調解下,票房沒有加一半,最低價加了五塊,分成也提到了45%。
開會的時候,發行總監張皓也提議跟進。
“李導,你看我們要不要也和院線商量一下,反正承受院線火氣的都是張韋平。”
“不用,張韋平這是飲鴆止渴罷了,他能提高兩個點的分成,那些電影院就敢多扣一筆錢下來,沒多大用處。”
李謙搖搖頭,監管不夠嚴格,影院想投票房太簡單了,有些小地方電影院膽子大點的,手寫票甚至連手寫票都懶的搞,交錢進去隨便看,在各種小縣城再常見不過了。
上報多少票房,就看影院老板就多大膽子了,去年差不多有上百家電影院年票房不到十萬,最離譜的,一家縣城電影院,一年就兩萬票房。
兩萬票房什么概念,就算20塊錢一張票,意味著觀影人次只有兩千。
暑假兩個月,賀歲兩個月,春節一個月,其他國慶、五一、端午節日加起來就算一個月,一年也有六個月是能賣票房的。
這六個月里,每個月330觀影人次,每個月50名觀眾,每天17名觀眾。
節假日高峰時期,一家電影院每天17名觀眾,就算是縣城,也太慘了。
真不知道他們怎么開了幾年都不倒閉,老板真是大慈善家,畢竟一家電影院各種員工起碼十個要有的,一年三萬塊錢票房,連工資都不夠發了。
小縣城電影院這么難,偏偏縣城和小城市的電影院也是開的最勤快的,都爭著搶著去小地方開電影院。
無非是小地方缺乏監管,盡情地偷罷了。
大城市也多的是,加盟影院不偷票房才是少的,而且方式多種多樣。
所以,想占影院的好處是別想了。
瞞報、偷票房這種事,在座的業內人也都知道,張皓轉而道,“分成可以不變,那票價呢,一張多五塊錢,最終票房甚至能提高一個億啊。”
可不是一個億嘛,平均票價三十左右的時代,每張票多五塊錢,原本六億票房就變成七億了。
“這個也沒必要,現在電影票的價格并不低,之前十一月份已經有兩部電影上映了,12月又三部,能看完三部電影的觀眾少之又少,多數會有選擇地觀看,如果《金陵十三釵》比別的電影更貴,而且觀眾口碑一般,那這些手頭不寬裕,選擇性觀影的觀眾,大部分都會選擇更便宜的大片。
而且,《金陵十三釵》更貴,不利于影院賣飲料零食,時長更長,在排片我們也會有優勢,真要是提高五塊錢的票價,實際上比不提高的票房多了太多,畢竟觀眾可能會減少。”
張韋平說的國內制片方分成比米粒堅低,這話沒錯。
不過米粒堅的影院,還有另一個收入大頭,賣周邊,甚至比飲料、零食收入還高,彌補了票房分成低的差距。
國內影院可賣不了什么周邊,頂多擺個夾娃娃機。
而且國內市場小,每年電影有限,淡季基本上沒什么人看電影,影院整體上是虧本的。
當然,這是不算偷票房的情況,去年一年起碼被偷了十個億的票房,算上這十個億,影院是賺錢的。
張韋平的操作,李謙就不跟了,賀歲檔正常進行。
宣傳方面,五億導演郭凡,中生代最優秀的演員之二劉業+周汛,科幻題材,已經足夠吸引觀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