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釵》絕對是經典,沒提名最佳外語片只是好萊塢的政治正確罷了,別忘了日苯人現在是米粒堅的小弟,人家當然會包庇自己小弟了!”
“從90年國師的《菊豆》開始,沖奧都二十多年了,內地電影四次獲得提最佳外語片提名,但四次都黯然敗北,現在奧斯卡內部都流傳著一個詛咒: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封殺”大陸導演!”
“別找借口了,整天陰謀論,那《臥虎藏龍》怎么說?”
“李鞍是內地導演?他早就是在好萊塢開花結果的“自己人”了!”
“我覺得封殺還是可能的,《霸王別姬》那次沒有拿最佳外語片就離譜,結果奧斯卡的解釋竟然是,《霸王別姬》已經拿了太多的獎,不需要奧斯卡了。”
“妥妥的歧視,《霸王別姬》就是被黑了!”
“......要說歧視,尹朗和米粒堅的關系更緊張,這次最佳外語片不是有一部尹朗電影提名嘛。”
“《金陵十三釵》就是神父那個角色太空洞了,挖掘的不夠,要是真的以神父為主角,深入挖掘,我覺得有就穩了,不要提什么封殺了,白頭鷹和北極熊冷戰的時候,《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都拿了奧斯卡。”
......
這一招倒是秒啊,盡管大部分人不相信什么奧斯卡封殺內地電影,不過也算是轉移了一部分話題。
張韋平松了一口氣,不過也不敢再出現在公眾和媒體面前了,打算低調一陣子,避避風頭,過陣子再說。
不過,這一出鬧劇,全都圍繞著《金陵十三釵》進行著,但是作為導演,張一謀卻始終一聲不吭。
“哎!”
家里,張一謀深深地嘆了口氣,本就顯老的他,皺起來的臉越發愁眉不展了。
自從《英雄》之后,每一部電影張韋平都能整出點幺蛾子。
以往還不算過分,他說是為了宣傳。
張一謀自己又不擅長宣傳營銷,也就默認了。
但是,后來張韋平越來越過分了,開始干涉起電影來。
《滿城盡帶黃金甲》里,說是為了票房,把周杰侖塞進來。
《三槍》堅持要用當時大火的小沈洋師徒,導致已經開拍之后,為了平衡電影風格,用閆妮替換了原本的女主角二人轉演員王曉華,要不然就真成了二人轉電影了。
《十三釵》又改他的劇本,加入戰爭場面、加入情愛場面、隨意調用他的演員。
而且,每次張韋平自己找來的演員,最后都會鬧掰,反而心不甘情不愿的自己,和自己不想用的演員關系都還挺好。
十年了,張一謀一次次讓步,都不知道這十年是怎么過來的,連自己一直堅持的底線都沒有了。
“也是時候了結了。”
張一謀心下嘆了一口氣,做出決定之后,心里也輕松不少。
干脆不再想這個了,在電腦上翻出李謙之前專訪的那一段關于奧斯卡的選擇的話,瞇著眼睛,仔仔細細地看了起來。
......
常言道,有人愁就有人歡喜。
“哈哈哈......”
對于張韋平的遭遇,黃忠軍還是樂見齊成的,他指著新聞笑道,“張大嘴也有今天啊,看來惡人還得惡人磨!”
張一謀如日中天的時候,整個電影行業,各大影視公司、各大院線,就沒有沒受過張韋平的氣。
一千多年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早年張韋平狐假虎威,在業內作威作福。包括黃忠軍、于東在內,都被他噴了個遍。
現在終于摔了個大跟頭,即便是李謙的緣故,黃忠軍也大感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