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小時代》,票房卡在2.98億,就差一百多萬,沒能突破三億大關。
在第一部的稀爛口碑基礎上,第二部票房還沒崩,簡直是奇跡。
文聯和影協九月初再度開會,不過這次是面向公眾的的一個發布會形勢的會議。
主要談的就是暑期檔所呈現的行業風氣和亂象,經典翻拍成風,跟風圈錢。
批評,是發布會的主題,反正都是老一套了。
李謙作為影協的一員,也是商業導演的代表人物,也要發言。
各種場合講話是少不了的,其實也就是今年暑假幺蛾子多,文聯、影協動不動就開會,今天在京城開,明天去魔都開。
去年都沒這么多會,就連前年《我不是藥神》上映的時候,也沒見影協這么積極開會。
也就是上面宣布醫改,為這件事定性了,風向定了,文聯、影協各種組織才出來開會。
畢竟,開會也不能亂開的。
要是上面把電影一封,你看他們還開不開會,開個錘子。
這次與其說是批判跟風亂象,爛片成風,不如說是別人拍了大爛片還賺了錢,主要是心理不平衡。
憑什么你一個業余導演拍的爛片大賣幾個億,我們這些充滿藝術性的電影反而賠錢了!
如果《小時代》只有幾千萬票房,才沒人去開這片子的會呢,吃飽了撐的。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瘋狂的導演》、《粉紅女郎》這些票房撲街的電影,怎么沒人去開會了。
別說開會了,提都懶得提。
開會就開唄,發言就發唄,李謙也無所謂,對著臺下的一眾媒體開口了。
“其實,目前電影行業所展現出來的核心問題,不止是翻拍而已,翻拍本身并沒有問題,四大名著、金勇武俠劇一直以來都是翻拍的重點,也為觀眾貢獻了很多優秀的影視劇。”
李謙這番為翻拍說好話的發言讓臺下一眾媒體摸不著頭腦,這難道不是批判會嗎?
同時,臺上文聯、影協的頭頭們,也不是很滿意。
不過,李謙可不會按照他們的想法去說,那還不如不說,有什么意思。
翻拍確實本不是錯,翻拍的經典影視劇多了去了,不管國內外,根據改編的電影、電視劇,都有一大堆的經典。
《羅密歐與朱麗葉》都被翻拍二十多次了。
國內的四大名著基本上都拍了兩三版,10年高西西還打算拍一部《三國: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啟動發布會都開了,投資2.5億,用1.5億建荊州城。
不過項目擱淺,上個月拍過《走向共和》的著名電視劇導演張黎又接手了,開了發布會,宣布重啟項目。
不過,如果李謙沒有猜錯的話,這片子最終的片名應該是《影》,鄧朝主演的,這部電影里的劇情很難不讓人想到三國。
鏡州和荊州,敵國大將和關羽一樣性格驕傲,也用大刀,很多相似之處。
這也是翻拍,三國的翻拍電影之前有《赤壁》和《關云長》,都挺差勁的,這次《三國:荊州》,文聯和影協就不開會,不批評了。
李謙接著自己剛才的話繼續說,“舞臺劇和話劇更是翻拍,或者重演次數最多的,一些經典劇目,全國,甚至全世界大大小小幾十、幾百甚至幾千個劇團都排演過。
所以,翻拍不是問題,關鍵在于只是以翻拍作為噱頭,以原作的名氣去圈錢,不追求質量的做法,這才是行業存在的亂象,大家都只想借此機會撈一筆而已,不是真心想做電影,自然而然爛片就多了。”
這話一出,臺上李謙旁邊有幾位老藝術家臉色更是不好看了,竟然拿話劇的翻演和這些爛片相提并論。
要不是記者在這,只怕是要對李謙好好批評教育一番了。
臺下的記者也發問了,“那李導,既然有人只是為了賺錢而跟風翻拍,那這種風氣豈不是無法改變了,只能任由行業這么發展下去嗎?”
李謙搖搖頭,“不,沒有事情是無法解決的,這正是我今天想要說的。”